[实用新型]彩色液晶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90224068.4 | 申请日: | 199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8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一;孙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多思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 |
代理公司: | 交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丽萍,饶黄裳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液晶显示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彩色电视的显示器,特别涉及一种彩色液晶显示器。
通常,彩色电视的显示器为电子显像管,其需采用较大的高压驱动功率,且在高强度环境光照下亮度低。日立牌C5-LC1型液晶彩色电视采用了彩色液晶显示器,它的优点在于,它只需在低压下采用极低的驱动功率,以及在高强度环境光照射下具有较高的亮度,且成本相对也较低。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偏振光片(1)、滤光片(2)、共用电极(3)、TN液晶(4)、像素电极(5)、两层玻璃(6)、薄膜晶体管(TFT)(7)及驱动集成电路(IC)(8)所组成,液晶充满两层玻璃之间,共用电极、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制作在玻璃表面,其中的电路联接如图2所示。它的缺点是,其液晶屏幕的制作需在大面积的玻璃表面制作透明电极和薄膜晶体管,其所采用的薄膜技术需要光刻、蒸镀等复杂工艺,其成本高、成品率低,限于现有的薄膜工艺,其屏幕尺吋一般要小于14时,难以加大;现有的显示器的液晶屏幕需使用偏振光片,其透光率低,且成本亦高;因其采用TN型液晶,响应速度低;另现有技术受其结构所限其视角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並其透光率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具有较大屏幕的彩色液晶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它由漫射屏、印刷线路板、液晶器件、有源器件、滤色片、背光源组成,漫射屏、印刷线路板、背光源顺序排列,用薄金属封装外壳固定;其中液晶器件、有源器件一一对应矩阵排列焊接在印刷线路板上并与由驱动集成电路引出的扫描驱动线和信号驱动线相联接,同一行的有源器件的栅极均与该行的扫描驱动线相联接,同一列的有源器件的源极均与该列的信号驱动线相联接,每一只有源器件的漏极均与与之相对应的液晶器件的一端相联,同一行的液晶器件的另一端相联接入共用电极;在印刷线路板安装液晶器件的位置上开有透光孔;滤色片贴在液晶器件的玻璃表面。其漫射屏为透射银幕或磨砂玻璃,距印刷线路板的距离为2mm~200mm。其背光源以色温在5500K以上的光源为佳,如铟灯、熵灯或卤素灯。其有源器件为双极型三极管或MOS器件或二极管。其液晶器件为聚合物液晶器件,它可由玻璃片、聚合物液晶、透明导电膜、金属引线所组成,聚合物液晶夹在两层玻璃片之间,透明导电膜附在玻璃片的内侧面,在其中一片的外侧面贴有滤色片,由透明导电膜引出的金属引线在玻璃片的两端。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印刷线路板与背光源之间置有与液晶器件同数量的凸透镜,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它们相互连接组成为一整体平面;凸透镜的材料可为玻璃或光学塑料;它们可由环氧树酯粘接为一整体,或由整块玻璃热压后成形;每只凸透镜距与其相对应的液晶器件的距离小于500mm,其光轴对准与之相应的液晶器件的中心。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每只液晶器件的两端并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普通印刷线路板上安装元器件,因而避免了在大的玻璃表面实施复杂的薄膜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成本,且可随意增大屏幕尺寸;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聚合物液晶(PDLC),因而省却了价格较高的偏振片,且透光率高,响应速度高;本实用新型使用了漫射屏,因而增大了视角。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排列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和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联接及工作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器件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及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漫射屏(9)、印刷线路板(10)、液晶器件(11)、有源器件(12)、滤色片(13)、凸透镜(14)、背光源(15)所组成。其中液晶器件(11)、有源器件(12)一一对应以矩阵形式排列焊接在印刷线路板(10)上,如图2所示,并分别与由驱动集成电路(8)引出的扫描驱动线(16)和信号驱动线(17)相联接,其电路原理同现有技术,如图3所示,同一行的有源器件(12)的栅极均与该行的扫描驱动线(16)相联接,同一列的有源器件(12)的源极均与该列的信号驱动线(17)相联接,每一只有源器件(12)的漏极均与与之相对应的液晶器件(11)的一端相联,同一行的液晶器件(11)的另一端相联接入共用电极(3);有源器件(12)采用VMOS管,液晶器件(11)采用美国Taliq公司制作的PDLC液晶器件,规格为1cm×1cm,其结构如图4所示,在两片玻璃(18)的内表面涂有透明导电膜(19),之间夹有聚合物液晶(20),由透明导电膜(19),在玻璃片(18)的两端引出金属引线(21),并在其中的一片玻璃(18)表面粘有滤色片(13),其结构如图4所示;印刷线路板(10)选择厚2mm的多层线路板,引线宽及引线间隔均大于0.3mm,并在安装液晶器件(11)的位置上开有方形或圆形的透光孔(22),其尺寸为9mm×9mmm,稍小于液晶器件,如图5所示;在背光源(15)与印刷线路板(10)之间设有凸透镜(14),是由与液晶器件(11)同数量的凸透镜用环氧树酯粘接为一整体的,如图2所示,每只凸透镜的光轴对准与之相应的液晶器件的中心,凸透镜的焦距为30mm,每只凸透镜距与之相应的液晶器件的距离为10mm;漫射屏为透射银幕或磨砂玻璃,位于印刷线路板(10)的前方,距离为20mm;背光源采用卤素灯,位于凸透镜(14)的后方;漫射屏(9)、印刷线路板(10)、凸透镜(14)的长、宽尺寸与背光源(15)相同,将它们按上述顺序排列,用薄铝封装外壳(25)将其固定,用带状连接电缆(23)分别将扫描驱动线(16)及信号驱动线(17)引出,再引出背光源(15)的电源线(26)及电源插头(24),即构成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使用时,采用日立C5-LC1型液晶电视专用驱动集成电路(IC)(8),将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驱动线及扫描驱动线,分别与驱动集成电路(8)上的相应的驱动线相联,再将驱动集成电路(8)的视屏信号输入端与电视接收机(23)的信号输出线相联,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即可显示出完整的彩色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多思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多思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4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