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暖气自动循环泵无效
申请号: | 90224189.3 | 申请日: | 199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4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8-28 |
发明(设计)人: | 康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振海 |
主分类号: | F04B9/14 | 分类号: | F04B9/14 |
代理公司: | 赤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崔爱国 |
地址: | 025450 内蒙古自治区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暖气 自动 循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暖气自动循环泵,特别是用于家用暖气上的小型循环泵。该循环泵具有一个单相交流电动机。
家用暖气的特点是依靠水的温差在暖气管路中自然循环,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但是,由于水的自然循环慢,在管路中热损失大,带来了温度上升缓慢,热效率低等缺点,而且使得暖气炉容易结垢,使家用暖气炉的使用寿命缩短。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暖气管路中串联接入一个小型家用暖气循环泵,从而在必要时对家用暖气水实行强制循环,使温度迅速上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9200959.4提出了一种家用暖气循环泵,其基本构成是有一个电动机、一个泵体和泵座,在泵体内具有至少一组螺旋形状的叶片焊接固定在旋转叶轴上,该旋转叶轴与电动机主轴相固定,泵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串联联接在暖气热水管路上,当电动机起动后,带动旋转叶轴旋转,使暖气水在管路中强制循环,使温度迅速上升。这种泵虽然可以达到强制循环的目的,但由于其采用螺旋泵,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方向必然形成一个直角,增加了对水的阻力,降低了泵的出水量,而且,由于进水口和出水口方向形成的直角,安装时必须将其安装在水管的拐角处,同时,该泵在制造和安装时还有左旋和右旋之分,给制造和用户安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家用暖气自动循环泵,它不但制造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而且能够随意安装在暖气管路的任一直线段上,安装完后自身就可以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在单相交流电动机(1)上固定有一个连接件(2),该连接件内设有一个进水腔(3),一个工作腔(4)和一个出水腔(5),在工作腔(4)内还设置有一个园形叶轮(6),叶轮与单相交流电动机(1)的主轴(1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表达:所说的进水腔(3)与工作腔(4)相互之间开有一个与进水方向相垂直的进水孔(7),出水腔(5)与工作腔(4)直接相通。水流由进水腔(3)、进水孔(7)流入工作腔(4),通过设置在工作腔(4)内的园形叶轮(6),将水流加速推入出水腔(5),形成强制循环。
所述的连接件(2)及内设的进水腔(3)、工作腔(4)和出水腔(5)可一次铸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特别是采用离心原理达到水循环的目的,因此,水的进水方向与出水方向在一个平面,所以,可以随意安装在暖气管路的任一直线段上,安装过程简便,而且,本实用新型单相交流电动机可经一控制机构与电源接通,控制机构中的温度测量电路采用测量给水和回水之间的相对温度的方法,所以,该泵安装调试完后自身就可以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附图及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连接件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图2该泵具有一个单相交流电动机(1),连接件(2),在连接件(2)内设有一个进水腔(3),一个工作腔(4)和一个出水腔(5),在工作腔(4)内还设置有一个园形叶轮(6),叶轮(6)与单相交流电动机(1)的主轴(12)螺纹连接。
在进水腔(3)与工作腔(4)相互之间开有一个与进水方向相垂直的进水孔(7),出水腔(5)与工作腔(4)直接相通。水流由进水腔(3)与工作腔(4)之间的进水孔(7)流入工作腔(4),通过设置在工作腔(4)内的园形叶轮(6)的离心作用,将水加速推入出水腔(5),形成强制循环。
连接件(2)既可采用市售的三通管,用水泥在三通管内隔出进水腔(3)、工作腔(4)和出水腔(5),也可将连接件(2)及连接件(2)内的进水腔(3)、进水孔(7),工作腔(4)和出水腔(5)铸造一次成型。前一种方式也是完全有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振海,未经康振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4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