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旋转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无效
申请号: | 90224847.2 | 申请日: | 199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3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8-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志华 |
主分类号: | B25B23/18 | 分类号: | B25B23/18;B25B15/0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长 |
地址: | 台湾省屏东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照明 装置 螺丝起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丝起子,特别是指一种带旋转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
螺丝起子在各种工业及家庭生活中,应用的范围极广,不论是在工业生产制造,或电机、机械的维护修理,甚至家用电器修理以及换装保险丝都少不了螺丝起子。然而在光线较差的工作场合,或停电的夜晚,使用者应用现有技术必须一手握持起子,一手握持电筒工作,否则使用者无法清楚看见欲拆卸或待组装螺丝槽头的位置,由此造成使用者操作十分不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而开发一种新式螺丝起子,使需要经常在夜间或光线较差的工作场合使用螺丝起子的使用者,在工作时能方便且清楚地看见待拆卸或组装螺丝的槽头位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昏暗环境中使用螺丝起子,不必另持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当起子转动时,照明装置不随之转动,照明光线稳定,以及照明时起子较稳而不会晃动的带旋转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握起子时,大拇指可直接控制照明开关,也可以当作单手操作使用手电筒的带旋转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子转动,照明装置不随之转动时,仍保持良好电源线接触而持续照明的带旋转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前段设有第一槽室11,后段设有第二槽室12的第一握把10;一端套固在第一握把10前段第一槽室11内的起子杆体20;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第二握把30;第二握把下部31枢套在所述第一握把10前段外缘,而可使第二握把30与螺丝起子相对转动;第二握把上部32中心设有第三槽室34,第三槽室前缘设有透光口35,透光口35的方向指向所述起子杆体20前缘,在第二握把上部32的后缘还设有电源开关36;
照明元件40;照明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握把上部32的第三槽室34中的前缘,并使其照明方向透过透光口35指向所述起子杆体20的前端;照明元件40与所述电源开关36及蓄电池装置50以导线连接成串联回路;蓄电装置;蓄电装置设于第一握把10后段的第二槽室12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述照明元件40与电源开关36及蓄电池50以导线连接所形成的串联回路是这样构造的,第一握把10和第二握把30之间安设有第一及第二导电环61、62,该导电环61、62的上表面缘分别有一滑槽63、64,滑槽63、64各连有导线与照明元件40及电源开关36相连接;又分别以所述第一及第二电环61、62的下缘为一端,所述第二槽室34的前侧壁为另一端,在第一握把10前段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导13、14,分别在该导槽铺设导线,用以连接蓄电池50的电极与第一及第二导电环61、6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显著的。1.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在昏暗的环境中使用螺丝起子时,不必再另持照明设备。2.本实用新型当起子转动时,可以使照明装置独立不动,以达到照明光线稳定和起子本身稳定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者当手握起子时,大拇指可直接控制照明开关的开合。4.本实用新型当起子转动而照明装置不动时,能保持电源线良好接触而持续照明,也可以当作一般手电筒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环剖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环与导电弹簧线电气接触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号说明:第一握把10,第一槽室11,第二槽室12,第一导槽13,第二导槽14,环状固定槽15,起子杆体20,起子杆前端21,起子杆后端22,第二握把30,第二握把下部31,第二握把上部32,第三槽室34,透光口35,电源开关36,第一固定销37,第二固定销38,凸缘39,照明元件40,蓄电池50,导线回路60,第一导电环61,第二导电环62,滑槽63,滑槽64,导电弹簧线65,导电弹簧线66,弹性曲柄67,导线68,导线69。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实施。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带旋转照明装置的螺丝起子,它包括第一握把10,起子杆体20,第二握把30,照明元件40,蓄电池50,导线回路60;其中,
所述第一握把10前段设有第一槽室11,其前段外缘形成环状固定槽15,其后段设有第二槽室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志华,未经宋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4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