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挖耳棒无效
申请号: | 90225816.8 | 申请日: | 199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51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正镇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台湾台中县太***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挖耳棒 | ||
一般挖耳棒,其构造形状(如图1所示),乃在棒体之掏耳端设计成一圆勺状(1),藉由圆勺状(1)深入耳朵内将耳屎掏出,长期使用结果发现缺点如下:
1、利用圆勺状(1)将耳屎掏出的过程中常发现在耳朵内容易余留有一些较细小的耳屎,因为耳屎的分布地区不一,且圆勺状在耳道内清除的范围有限,所以需要重复好几次才能将耳道内的耳屎清除干净。
2、习用挖耳棒在使用时,常常是依据吾人的感觉,将圆勺状(1)入深入耳道内需清除的位置,然,当圆勺状(1)深入耳道的过程中当因手的颤抖及挖耳棒本身的细小,往往致使圆勺状(1)的方位角度偏差而产生挖错地方或伤及耳道之现象。
本实用新型有鉴於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挖耳棒,以提供消费者在使用时具有安全性及易於清除耳屎。
是以,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多层清除耳屎作用且安全之挖耳棒,藉由数个环形舌片的各间距形成多层清除作用,使之一次就能将耳道内之耳屎清理干净,藉由棒端上半球形舌片,使之挖耳棒深入耳道内不致伤及耳膜或其它部位。
兹就本实用新型之构造与原理,配合图示说明於后,俾使更加明瞭:
由图2及图3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系在挖耳棒(2)棒体的前端设计成具有一个(含)以上环形舌片(20,21,22),其中该环形舌片(21,22,)乃以棒体为中心点分别以圆形向外环设,形成间距之多层舌片,又棒体最前端的环形舌片(2)乃成半球体,直径略小於常人之耳道。当挖耳棒(2)进入耳道(3)中清除耳屎(30)时,可藉由环形舌片(20,21,22)做多层扫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多个环形舌片(20,21,22)亦可做成螺旋状,前端的环形舌片(20)挖出耳屎(30),旋转耳棒(2),螺旋状的环形舌片(20,21,22)将耳屎(30)旋刮出来。又太深入耳道进行掏耳屎时,因半球体舌片(20)已大於深的内耳道不能插入,因此不致因太插入过深而伤及内耳或内耳膜,具有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为了软质舒适性,以及易於制造,可以采用塑料射出成形方法来制造。
图1系习用之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正视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使用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正镇,未经刘正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5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刺手套
- 下一篇:机动车变速箱高速挡超越离合变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