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携带式多功能肩外展治疗支架无效
申请号: | 90225879.6 | 申请日: | 199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3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7 |
发明(设计)人: | 鹿均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专利服务部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式 多功能 肩外展 治疗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一种携带式多功能肩外展治疗支架,主要用于治疗上肢带损伤,肱骨骨折,属医疗器械。
目前对于上肢带损伤,肱骨骨折的治疗,多采用肩人字石膏外固定,肩外展位牵引或手术治疗。因为石膏笨重,患肢又不能活动,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肩外展牵引病人需长期卧床痛苦大,故不易被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损伤重、痛苦大,又有刀口感梁的可能,故骨折愈合慢。近年来有些学者研制出了上肢外固定装置,但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携带不便,不能早期活动关节或需要穿钢针牵引的痛苦,应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肢带损伤,肱骨骨折治疗的难题,根据肩关节,肘关节运动及维持骨折对位后稳定的生物力学特点,研制了一种携带方便固定可靠,功能齐全,放置后就能下地活动,同时能活动肩关节,肘关节(可以门诊治疗),并能完成牵引治疗肱骨骨折的多功能肩外展治疗支架装置。
本发明的携带式多功能肩外展治疗支架主要由胸部支托装置,肩肘关节活动调节装置、上肢支托装置及牵引调节装置四部分组成。总重量为1.7公斤。其具体结构如附图1所示:
1是肩背固定带;2是半弧形接触板:3是塑料托板;4是钢管伸缩钮;5是持骨抓;6是锁紧钮;7是牵引升降钮;8是牵引螺杆;9是支架升降钮;10是支架旋转钮;11是支托升降钮;12是肘关节调节锁紧钮;13是牵引调节钮;14是牵引支撑板;15是牵引升降板;16是可调性有轨钢管;17是外固定带;
胸部支托装置由肩背固定带(1),半弧形胸部接触板(2)组成因为接触板为半弧形,承受面积大而均匀,所以,上肢的重压力及牵引力通过接触板胸部无明显不适应。肩、肘关节调节装置其基本部件由支架升降钮(9)、支架旋转钮(10),支托升降钮(11),肘关节调节锁紧钮(12)组成,可任意调节肩、肘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防止了关节挛缩,肩周炎的发生。上肢支托装置包括可调性有轨钢管(16)、半弧形塑料托板(3),及外固定带(17)能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患者。塑料托板可透过X线,便于观察骨折的对位。外固定带可固定上肢,稳定骨折对位。牵引调节装置包括牵引支撑板(14),牵引升降板(15),牵引螺杆(8),持骨抓(5)及所紧钮(6)等。牵引支撑板(14)固定于肘关节锁紧钮(12)处,可任意调节牵引的方向,牵引的高度及牵引的力量,可维持骨折的对位愈合。
该治疗支架的力学原理是利用胸部支托装置来承受上肢的压应力,应用牵引装置的牵引力与胸部支托装置的反牵引力而起到牵引作用。通过调节牵引的方向,牵引的高度及牵引力而达到骨折对位的目的。
附图2为力学分析图:
从力学分析图可知:治疗支架承受的牵引力为F,上肢的重量为P,肩、背固定带的拉力为F8,胸部的反压力为g。该治疗支架的力学道理。就在于牵引力F和上肢的重力P,通过三角架和胸部接触板的巧妙传递,变成了肩背带的拉力F8和对胸部的压力(-g)。由此可以证明,力的承受面积大而又均匀。
图3为力学平衡图,从图中可知
我们若把治疗支架看成一个力的作用点的话,那么,这一力的作用点将被F8、G和PF相互平衡。假设这一点为A,则力学平衡如图所示。显然,→=→+→=→=→+→-→。在这些力中,F、P为主动作用
MP MF Mg F8FP Fg F
力,而F8、g为从动作用力。他们互相作用平衡,从而使治疗支架即达到支撑上肢重量(P)的作用,又有牵引力量和稳定骨折对位的功能。
本发明优点为:
1、携带方便,放置后即可活动肩关节,可以不住院治疗,所以费用低,易于推广。
2、固定可靠,放置后即可活动肩关节、肘关节,可有效预防关节的废用性 缩及肩周炎的发生。
3、能放置牵引装置,研制了独特的“持骨抓”,可选择肱骨内外髁牵引,尺骨摩咀牵引。通过调节牵引的方向,牵引的高度及牵引力达到骨折对位的目的,从而解决了肱骨复杂类型骨折治疗的难题。因损伤轻、痛苦小,故骨折愈合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5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