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柴油增温器吸油管无效
申请号: | 90226023.5 | 申请日: | 199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6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8-14 |
发明(设计)人: | 韩德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德辅 |
主分类号: | F02N17/04 | 分类号: | F02N17/04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46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柴油 增温 油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起动辅助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柴油发动机起动时给燃料加温装置中部件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CN85204988号专利的改进。该专利的增温装置是在低压输油管和与之连接的通向油箱的吸油管的管壁上加装电热丝和电热丝外的保温防护层而构成,对于柴油发动机低温时的起动和持续运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该装置的吸油管部分在使用中仍有不足:一是由于电热丝外套绝缘防护层,阻碍了热传导,使得热效率不够高,二是在油箱无油或少油时,电热丝温度过热有点燃油气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热效率较高、安全、低成本的柴油增温器吸油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原有吸油管外的电热丝及绝缘防护层去掉,只在吸油管的下部外壁上包覆一层金属导电膜,在导电膜与吸油管管壁之间还要有一层绝缘层,通过电连接使该金属导电膜等连在车辆电瓶上的正负电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用金属导电膜代替电热丝及绝缘防护层,使得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降低,并且导电膜直接裸露在油箱里的油内来加热油料,因此热损失极少,且在油箱内油多、油少或无油的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明火,使用安全可靠。使用该吸油管后,还可提高电热功率,适应高寒地区的柴油车使用,扩大了增温器的使用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结构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如图所示,吸油管的顶部仍为可与油箱及输油管相连接的管接头1,在吸油管2的下部外壁上包覆有一层金属导电膜3,导电膜与吸油管管壁之间有一层绝缘层4,绝缘层4可为有机硅树脂漆或搪瓷等常用绝缘材料,金属导电膜可以是二氧化锡通过高温喷涂,也可是有机硅树脂与石墨的复合材料通过丝网印刷附着于吸油管的外壁。金属导电膜在吸油管壁上的高度可在7-15厘米之间,厚度在100A到50微米之间,控制指标是使该导电膜的电阻在10-20欧姆之间,电热功率在40-50瓦左右为宜。吸油管一般为铜管或铁管,金属导电膜3与吸油管管壁有连接点,通过油箱搭铁,另有一导线5其一端接金属导电膜,一端接油箱端接线柱,构成电连接回路。对于解放车系列的柴油增温器,其吸油管与金属导电膜的连接点是在导电膜最上层,如图2所示,即导电膜3高度超过绝缘层4而与管壁2相接,导线5在吸油管内部,在管口处与导电膜底层焊接。对于黄河车系列,因吸油管底部有粗滤管,金属导电膜及绝缘层可直接包覆在该粗滤管外侧,导线从导电膜顶部焊接,导电膜与粗滤管在底部连接,从而构成电连接回路。在柴油增温器的输油管上,可用裸线通过管内部直接通电加温来提高输油管上加温的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德辅,未经韩德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6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