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轮车活体车架无效
申请号: | 90226734.5 | 申请日: | 199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1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01 |
发明(设计)人: | 袁祝之;袁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祝之;袁博 |
主分类号: | B62K3/02 | 分类号: | B62K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单兆全 |
地址: | 1361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轮 活体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二轮自行车和摩托车车架类。
现有的二轮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车架,均采用钢管焊合为整体结构,整体结构的车架本身没有减震的性能;骑自行车时给人以不舒适的感觉;摩托车为了达到舒适的目的,在摩托车的前后轮上均装置有减震机构,而减震机构又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性能的两轮车活体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车架改为两体结构的活体车架;这种活体车架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的;前车架的前端焊合有车叉套管,后端焊合有带轴孔的联接件;后车架的前端焊合有轴套联接件,后端两侧有与后轮轴相联接的凹槽。
本实用的活体车架,采用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两者铰接在一起,这对减震性能有很大的改善,并且为减震结构的简化也有较大的积极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俯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车架为单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俯视图。
图5、图6、图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在二轮自行车上应用的示意图。
图8、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摩托上的应用的实例图
图中1是焊合在前车架前端的车叉套管,2是焊合在前车架后端的带轴孔的联接件;3是焊合在后架前端的轴套联接件,4是后车架后端两侧与后轮轴相联接的凹槽,该凹槽可以在后车架后端直接加工而成,也可以单独加工在一个零件上后再焊合到后车架的后端。前后车架上的联接件,通过中轴或销轴使之联接在一起。也可以在后车架前端的联接件3的下面再单独焊合一个中轴套5,这样可以使前后车架上的联接件通过销轴联接在一起。
为了美观和加工的方便,前车架可以采用单管的结构形式,见图3,俯视图4。
车架改为两体活体结构,可以使前后车架分别以联接件的中心为回转中心,对减震缓冲都会有很好的效果,能给人以舒适柔和的感觉。
图5、图6、图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在二轮自行车上应用的实例。
图5是利用板簧与活体车架相组装的自行车,图中7是一个板簧、它通过前后摆杆8与前后车架相联接,图中6是板簧的限位框。
图6是利用弹簧与活体车架相组装的自行车,图中9是弹簧,弹簧9的两端与前后车架直接或间接的相联接。
图7是利用拉簧与活体车架相组装的自行车,图中10是一个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车架相联接。
图8是利用板簧与活体车架相组装的摩托车,图中7是板簧,它通过前后摆杆8与前后车架相联接,图中6是板簧的限位机构,图中11是油箱、12是发动机。
图9是利用拉簧与活体车架相组装的摩托车,图中10是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车架相联接,11是油箱、12是发动机。
图10是利用弹簧与活体车架相组装的摩托车,图中9是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前后车架相联接,11是油箱、12是发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祝之;袁博,未经袁祝之;袁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6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