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展温度范围聚合物分散液晶光闸无效
申请号: | 91100032.1 | 申请日: | 199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81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L·韦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肯特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C09K1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铁良,张志醒 |
地址: | 美国俄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展 温度 范围 聚合物 分散 液晶 |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分散的液晶光闸,更具体地说,涉及在约-40℃至约10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可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的扩展温度范围聚合物分散液晶光闸。
利用相分离制备聚合物分散的液晶(PDLC)光闸或光调制材料的技术,以及这样的技术和用这样的技术所制备的材料所提供的优点,已在美国专利4,671,618,4,678,255,4,685,771和4,688,900中加以讨论,这些专利的公开文本列为本文参考文献。
PDLC材料的制备是,使液晶和提供基体的材料形成均相溶体,然后使之相分离,从而引起自发形成分散于光透明合成树脂基体中的液晶微滴。这种相分离的微滴的尺度与光的波长大致相同。
采用相分离技术并利用能呈现正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制备的、可电寻址的光调制材料,在外加电场不存在时对入射光是不透明的(断路状态),而在电场存在时对入射光是透明的(接通状态)。
可电寻址的PDLC光调制材料之所以能工作,是由于能控制液晶在微滴中的取向。在断路状态,各微滴的导向剂在基体内呈无规排列,造成双折射液晶的折射率总体上与入射光的伴生散射不匹配。在接通状态,电场使得微滴导向剂顺着电场排列,从而使液晶的普通折射率与基体的相“一致”。由于液晶的普通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匹配,因而能让入射光透过。
这类器件的响应时间,即所有微滴导向剂被施加的电场从无规排列切换到有序排列(从不透明向透明切换)、然后又从有序排列返回无规排列(从透明向不透明切换)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向列液晶群对外加的电场激励的响应能有多快,以及随后当电场撤除时松弛得有多快。
对于可电寻址的液晶显示器(LCD)的日常应用,例如电视屏幕及计算器、手表中所用的字母数字显示器等,全都在从约20℃至约30℃、通常延伸不超过10度的一个十分狭窄的室温范围内工作,响应时间还不是一个严重问题。
然而,迄今为止,技术上众所周知的扭绞向列类LCD一直不能在低温工作,因为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没有可用于切换的时间。扭绞型LCD的工作方式使得在降低温度时液晶粘度增加,有效地抑制了扭绞晶胞的运转。
现已发现,采用相分离技术制作的某些液晶光调制材料,令人惊讶地能在低达约-40℃的扩展温度范围发挥作用,并且能在这些低温下快速、高效地做出响应。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约-40℃至约10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电切换的、扩展温度范围聚合物分散的液晶(ET-PDLC)光闸。ET-PDLC材料包含交联程度相当高、已在其中分散了相分离的液晶微滴的透明基体,这种液晶在低温下处于一种过冷的液晶状态。ET-PDLC应用于各种窗口和电光学显示器,凡是希望能对可见性或透明度进行调整且不顾及温度极值的场合,均可应用。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聚合物基体中包含液晶微滴的液晶光调制材料。这些微滴尺寸使在外加电场不存在时能有效地散射入射光,而且能对外加电场做出响应而使入射光透过,该基体能从约-40℃至80℃,有效地使微滴在外加电场不存在时保持在一种散射状态,并有效地使微滴保持对外加电场做出响应而使入射光透过。
虽然不想过多探讨任何工作原理,但似乎本发明的光调制材料能在-40℃左右工作,其物理原因与扭绞晶胞不能工作的物理原因相同,即倾斜和弯曲常数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但在这种液晶光闸的微观几何形状使得它的运行依赖于进出诸如球形小滴内部的一个特定位置的分子的情况下,倾斜和弯曲常数增大导致响应时间缩短(更快),这看来抵消了由于粘度增大造成的系统惰性。
一种特定液晶在特定温度下的倾斜和弯曲常数,导致诸如沿椭圆长轴的一种优先取向。于是,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当施加一个外电场使液晶微滴脱离其在断路状态下的优先最低能量位置时,倾斜和弯曲能量就有所增加。当该外电场撤销时,出现一个能使该液晶回到优先最低能量位置的回复扭矩,由于该扭矩是倾斜和弯曲能量的函数,所以它在降低温度时也增大,从而保持快速切换。
在提高工作温度时,尽管倾斜和弯曲常数减少,粘度降低的效果还是导致快速切换,所以,本发明的ET-PDLC材料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呈十分均匀的响应,这本身就是一个惊人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肯特州大学,未经肯特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0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