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透皮吸收贴剂制备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100067.4 申请日: 1991-01-10
公开(公告)号: CN1063222A 公开(公告)日: 1992-08-05
发明(设计)人: 杨吉田;李建民;李克亮;高惠明;杨传绪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高新科技应用研究院驻津办事处
主分类号: A61K9/70 分类号: A61K9/70
代理公司: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郑永康
地址: 300012***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中药 吸收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贴敷于人体皮肤上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制备工艺。

目前,国外还没有人涉及“中药透皮吸收贴剂”即“中药透皮吸收治疗系统”领域的研究,而仅限于一些西药“透皮吸收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的研究。TTS是一种由皮肤表面给药,经吸收转运而产生全身作用的新型给药方式与口服给药相比有以下优点:1、避开“首过效应”;2、降低毒付作用;3、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4、生物利用度高;5、用药方便;6、长效等。因此,近几年来有关TTS的理论研究和新剂型的开发都进展很快,仅1986~1988年在美国药学科学学术年会中就有200多篇关于透皮吸收的研究报告,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有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等TTS贴剂的商品出现。

随着国外新理论新技术的引进,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了TTS新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现在已有硝酸甘油等几种TTS外用贴剂出现。

而我国在研究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作已有很久历史了,如虎骨膏、狗皮膏等传统的黑膏药。但是由于黑膏药的传统制造工艺和药物控释材料的局限性和单一性,限制了该剂型的发展。现代药理、药化证明,传统的黑膏药制造工艺使中药中许多有效成分损失掉,同时也很难经吸收转运产生全身作用。近几年我国研制开发的橡皮膏外用贴剂(如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等),虽然比传统的黑膏药剂型小,外观好,且有不污染皮肤衣物,不含铅等优点,但是在橡皮膏这种剂型中,药物的透皮吸收特性比黑膏药还差,因此,无论是传统的黑膏药还是橡皮膏新剂型,都难以制成产生全身作用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的新剂型。

针对目前国内、外中西药“透皮吸收治疗系统”所存在的缺点,又鉴于中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是我国医药工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以人的自身作为实验动物而筛选出来的天然药物,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应用现代的理论和高新技术继续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医药学,研制一种由皮肤表面给药,经吸收转运而产生全身作用的新型“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的制备工艺,为中药新剂型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发明是将传统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与现代的医药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理论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建立适合中药透皮吸收贴剂的制备新工艺。该制备工艺如下所述:本工艺所要制作的中药透皮吸收贴剂共分六层:第一层为承负层(1),第二层为多孔支撑骨架层(2),第三层为中药及控释材料层,第四层为起始给药薄层(4),第五层为医用粘胶层,第六层为保护层(6)。承负层(1)功能是承载中药及控释介质,由医用高分子薄膜或铝复合膜制作,多孔支撑骨架层(2)是起控制药物释放和支撑作用的,它是用医用的多孔高分子薄膜制作,如医用多孔无纺布;中药及控释材料层(3)是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的关键,其制作过程如下:在反应罐内先放入该层重量的18~22%的分子量较小的酯溶性中药或者经浓度65~75%乙醇提取糖浆状浓缩物,再放入9~11%丙二醇、13.5~16.5%的Suges遮糖酯、0.9~1.1%壬苯醇醚,4.5~5.5%氮酮并加热至60~80℃以便使中药分散溶解。这时再用浆叶式搅拌器保温搅拌0.5~1.5小时,然后加入用适量水调温的28.8~35.2%羧甲基纤维素、12.6~15.4%聚乙烯醇和2.7~3.3%的水扬酸,并一起再搅拌0.5~1.5小时,可使其进一步均匀。Suges遮糖酯是控释效果好的中药储库材料,经过上述工序后,与其它中药储库材料羧甲基纤维素、赋形剂聚乙烯醇、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丙二醇、水扬酸组成为均匀的中药控释储库层,可使中药按一定速率(0级释药)释放。最后在涂布机上涂布。起始给药层(4)制作过程是:将该层重量的54~66%分子量较小的酯溶性中药干燥粉末和13.5~16.5%水扬酸在电动研钵中研磨1.5~2.5小时,然后加入22.5~27.5%聚丙烯酸酯和适量的乙酸乙酯在搅拌罐内搅拌0.5~1.5小时,然后在涂布机上进行涂布。这一层含中药达54~66%,加入水扬酸、聚丙烯酸酯等经搅拌工序后,使其分散均匀,该层作用是克服控释材料造成的起始血药浓度上升慢的缺点,从而使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药效,医用粘胶层(5)是采用压敏胶它可使整个贴剂牢牢地贴敷皮肤上,保护层(6)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薄膜,或在纸、铝薄膜上涂以医用防粘硅油。以便很容易地与制剂剥离。上述六层制作完毕后,使其粘合一起的工序如下:将承负层(1)与多孔支撑骨架层(2)在热合机上热合,将中药及控释材料层(3)用涂布机涂布在热合后的多孔支撑骨架层(2)上,再将起始给药薄层(4)用涂布机涂布在干燥后的多孔支撑骨架层(3)上,之后将医用粘胶层(5)用涂布机涂布在起始给药薄层(4)上,最后将保护层(6)与医用粘胶层(5)压合一起即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高新科技应用研究院驻津办事处,未经海南高新科技应用研究院驻津办事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0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