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茶花制茶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100212.X 申请日: 1991-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25278C 公开(公告)日: 1994-07-06
发明(设计)人: 何睦礼;伍锡岳;赖耀英;苗爱清;李勤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F3/14 分类号: A23F3/14
代理公司: 广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雄
地址: 广东省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茶 花制茶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特别是一种制茶方法。

现有的成品茶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茶树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茶树一般每亩每年可产茶叶150~1000kg,制成成品茶35~280kg。同时由于茶树芽叶本身生化物质含量限制,未能制出像茶花香气那样的花香的成品茶。

现有的茶树在每年的10月中旬开始大量开花,花期可以延至翌年的2月份,大田单株(丛)开花数少则200朵,多则2000多朵,平均百花重为75克左右,因此,每亩有性群体茶园鲜花产量可达140~1450kg,按干物量15%计,亩干花量在21.5~220kg,这些花现在都没有充分利用,而是让其自然结果和自然脱落。这样一方面开花与结果需要与其叶片争夺养分,使茶叶产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其自然开花结果没有充分的利用,花本身的营养物质及那种特有的青爽香气也没能被利用。

从广州国际联机检索中心联机检索的结果看,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采用茶树的花制作成茶的发明目的,充分利用茶树的花的产量和自然香气制作成茶,以提高现有成品茶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茶花开放季节采摘含苞待放或当天开放的新鲜茶花做为制茶的原料,通过高香处理、成型处理和精制处理制作而成,也即先让其萎凋至含水量为其本身重量的55~75%,降低其含水量及花青素的含量,再加入适量的经过处理的含多酚类物质的植物幼嫩芽叶或其制品,如苦丁茶、柿叶茶、金花茶或市售普通茶(即成品茶),提高整体多酚类基物量及酶促氧化活性,混合后再经过成型处理(成条或切碎)及精制处理(风选、除杂、筛分)便成成品茶。在成品茶中可加入其他自然花或其它香料,制成各种花茶和果味茶。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工艺利用茶花制成成茶,能较大幅度提高茶叶的产量。一方面减少了翌年果实的发育与茶树芽叶发育争夺营养的矛盾,可使芽叶产量增加20~30%,另一方面充分地利用了花的产量,又能提高成品茶的产量。同时,如用茶花制成的成品茶与中低档茶拼配,还可以提高中低档茶的品质。制成的产品花香特殊,高而持久,具有茶花的自然香气,易冲泡,营养丰富,同时还能解决茶(农)场冬季劳动力的出路,与平常加工红碎茶比较,每50公斤成品茶省时省工约30%。产品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如表一。

图一是利用茶花制作茶的工艺流程图

表一是茶花制成的成品茶各种有效成分含量

下面结合附图(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实施例一:用茶花加入成品茶制作红碎茶工艺流程

在茶花的开放季节,采摘含苞待放或当天开放的新鲜茶花,均匀摊放萎凋槽或萎凋车上,厚度10~20cm,萎凋时间15~25小时,至花朵含水量为其本身重量的55~75%。在与萎凋花混合前,按重量比为花∶茶=1.1~3.5∶1的比例称取成品茶,摊放在地上获其它容器中,再量取茶本身重量60~97%的水量泼在成品茶上,使水与茶充分混匀,把萎凋后的花与处理后的茶充分混合、搅匀,用20型转子机或其它切碎设备切碎(2~3次),再放入解块机上解块、筛分。把筛分后的中间产物再放入发酵筐或发酵车上氧化发酵,50~110分钟后再放入干燥机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90~105℃,使产品含水量降低至5%以下,把干燥后的毛茶再按普通红碎茶的精制工艺加工一遍,便成成品茶,即可单独上市或做拼配用。

实施例二:用茶花加入茶鲜叶制作红茶工艺流程

在茶花的开放季节采摘含苞待放或当天开放的茶花,用实施例一的方法把鲜花萎凋至含水量为其本身重量的55~75%,同时采摘茶鲜叶,按重量比为花∶茶鲜叶=0.75~2.1∶1的比例称取茶鲜叶后,置萎凋槽上萎凋15~22小时至含水量为其本身重量的55~75%,再将处理后的茶花及鲜叶均匀混合,揉捻成条或用切碎设备切碎2~3次,以下的工艺与实施例一同,便可制成成品茶供应市场或做拼配原料用。

附表一

蛋白质    可溶性糖    水浸出物    氨基酸    茶黄素    茶多酚

mg/g    %    %    %    %    %

38-46    25-29    36-47    1.5-2.2    0.5-0.8    20-2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02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