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性彩色感光材料用的吡唑啉酮型DIR成色剂的制备无效
申请号: | 91100797.0 | 申请日: | 1991-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8C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成;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C7/384 | 分类号: | G03C7/38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载鹤 |
地址: | 1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感光材料 吡唑 啉酮型 dir 成色 制备 | ||
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彩色感光材料成色剂的制备。
具有阴离子离去基团的二当量吡唑啉酮品红成色剂,特别是功能性(如DIR,DIAR等)品红成色剂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首先,使用二当量品红成色剂能显著提高成色剂生成染料的收率,通常使用的四当量品红成色剂在与显影剂的氧化产物醌二亚胺阳离子(QDI)反应时,只有50%左右的成色剂转化为品红染料,而其余的成色剂均生成各种结构的副产物,具有阴离子离去基团的二当量品红成色剂与QDI反应时,染料的摩尔收率可提高到80%左右,从而提高了品红染料的影像质量。第二,减少了品红影像的黄色污染,四当量品红成色剂在胶片中的稳定性比较差,特别是在光,湿和热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成二聚体或三聚体,从而造成黄色污染,二当量的品红成色剂的稳定性较高,一般不易生成二聚体和三聚体,避免了黄色污染的产生,第三,提高了抗甲醛能力,四当量的吡唑啉酮品红成色剂在甲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在吡唑啉酮环的4-位上引入功能性基团后,所得成色剂的抗甲醛能力大大提高,除上面谈到的那些优点以外,二当量品红成色剂还可以减少用银量,减薄乳剂层的厚度,为快速涂布工艺提供了方便。
在吡唑啉酮环的4-位上引入不同的功能性离去基团所形成的二当量品红成色剂对照相活性及照相性能有很大影响,如彩色影象的颗粒性,清晰度和彩色还原性等。为此,世界各大感光公司及科研单位纷纷对各种功能性基团进行了研讨,开发出一系列二当量品红成色剂,日本学者古馆信生等人对各种离去基团及其实用性能做了对比[1],见下表:
(表见文后)
表中,LG代表离去基团,YC代表黄成色剂,CC代表青成色剂,PM代表吡唑啉酮品红成色剂,AM代表胺型,AN代表苯胺型,Yes代表可实用,No代表不可实用,(Yes)代表仅可作为DIR成色剂使用,
*代表形成灰雾,**代表合成复杂,***代表不稳定,****代表偶合反应速度慢。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吡唑啉酮环的4-位上引入取代基的种类有许多,但能实用化的结构只有硫醚(-S-R)类一种。巯基化合物具有显影抑制作用,所以这种二当量成色剂往往作为DIR成色剂使用,DIR成色剂在彩色显影时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层间效应,另一种是层内效应,既可以修正有害吸收,又可以提高画面的清晰度。
1980年5月,日本富士公司的市岛靖司等人发明了一种硫醚类吡唑啉酮品红成色剂[2],其结构通式如下。
式中R1为苯胺基,酰胺基等,R2为各种不同的烷基,X1,X2,X3为氢,烷基或卤素原子。
将具有上述结构的DIR成色剂用于感绿乳剂层中得到了较好的影象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查阅国内外大量专利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仔细分析设计,反复实验,本发明将上述结构中的烷基改为预期性能更好的芳基,提出了具有如下结构的吡唑啉酮品红DIR成色剂的合成方法:
式中:R1为叔丁基,叔戊基等。R2为甲基,乙基,丁基,己基,辛基,葵基,正十二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六烷基,正十八烷基等。
将这种品红成色剂用于多层彩色片的感绿乳剂层中,可以减少用银量,提高生成影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合成这类成色剂之前,首先应该合成中间体(Ⅰ4):
中间体(Ⅰ4)的合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以对烷氧基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和卤代烷的反应将酚羟基醚化:
上述反应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温度80-90℃,时间为10小时左右,产率在85%以上。
2,2-烷氧基-5-烷基苯磺酰氯的合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0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接插器
- 下一篇:制造绉布和厚绉纱的合成纱的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