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块带土造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1178.1 | 申请日: | 199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87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戴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福康 |
主分类号: | A01G23/02 | 分类号: | A01G23/02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安国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块 土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栽植技术,特别涉及带土栽植无容器类的一种方法。
古今中外,裸根栽植占统治地位。裸根栽植分离了苗根和宿上的固有联系,由此带来一系列植物生理问题,山区造林的大部分针叶树种和某些阔叶树种矛盾尤为突出,起苗后,苗木固有的适应性降低,影响成活和生长的主客观制约因素多,制约程度强,造林季节短,适宜季节还受墒情和天气的限制,苗根保护要求严格,栽植技术复杂,技巧性强,打紧不容易测量和描述,舒根不利,支根栽后不可能保护原来的立体分布状态,不可避免的造成重叠和弯曲变形。含有小石砾的土壤,小石砾不可能全部拣出穴外,打紧时损伤根系。有时土壤打不紧。粘重和过湿土壤打紧造成板结。这些问题使得裸根栽植不易管理和控制,用松杉小苗造林的尤为严重,抗灾力弱,生长慢,成活率低,而且不平衡,不稳定,有的造林失败。
裸根栽植弊端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试用带土栽植以解决裸根栽植技术问题,五十年代末,广东湛江地区首创营养砖法,揭开了我国大面积带土造林的序幕。
六十年代以来,容器苗在国内外有所发展,广东十年绿化的五年造林期间,以容器苗和营养砖为主的带土造林占人工造林面积的80%。说明带土造林取代裸根造林是造林技术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容器苗存在用工多,成本高,技术复杂,根系卷曲,栽时剥除容器等弊端,尤其是育苗技术复杂,要求高。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营养砖法和容器苗的弊端,解决裸根栽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延长造林季节,造林不受墒情和天气严格控制,栽植技术简单,成活率高的造林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思想是培育根系正常,高度适宜的健壮苗木,保持苗木固有的适应性,不因位移而降低适应性,主要靠苗木自己去战胜自然。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措施是,采用切块带土造林法,该法包括育苗、起苗、栽植过程,要求育苗地接近造林地,一般半径不超过1.5千米,愈近愈好,苗田不可有石子,其他要求条件同裸根苗。冬季经过耕耙,施足底肥,但宜浅耕,肥料施在10厘土层中,抗旱宜勤灌漫灌,以免根扎太深,减少切块带土的含根率。围井中井宜深,床井宜浅,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种子在播前用剧毒内吸无药害有机磷农药如3911,1059等处理,以杜绝雀鼠害。用精密播种。苗木出齐后抓紧在3天内对缺株用芽苗移栽补齐,力争全苗。丛植的不间苗,不丛植的在苗木度过萎倒病关之后分期分批间苗,每点留1株,松类宜晚间,以促进菌根生长。苗田管理同裸根苗。
起苗前灌透苗床,侯土壤有可塑性,不粘起苗工具,土块不变形不破碎的湿度时起苗,以后土壤逐日变干,应在起苗前半天分2-3次适当洒水,保持起苗时土块呈最佳湿度。如遇天雨,可在苗床上用塑料膜或其他物品拱形覆盖排水。
起苗用起苗刀或锹,切苗根周土呈立方体形,如马尾松和火炬松是6×6×10厘米土块,杉木是7×7×10或8×8×10厘米土块,这么大土块可带70-80%根系。
起苗刀呈长方形,长25厘米,宽6厘米,同土块的边长,前下两面开口,刀背厚和刀把部分同菜刀。刀竖切或直切,一土块切三刀,上切2刀,另2刀公共边已切、底切1刀。坐着起苗。
起苗锹长25-30厘米,宽7或8厘米,同土块的边长,底面开口,从上到下渐厚到3毫米,锹把部分同普通鍬。站着起苗。
用起苗刀每工起苗数2000-3000块,用起苗锹起苗工效比刀约低20%。
起好的苗依次排放在起过苗的苗床上,最好随起随运随栽,从起苗到栽植不超过36小时为好。暂时栽不完的,要反复用喷雾器对土块喷水,以保持土块最宜的湿度,在3-4天内栽完影响不大。不宜用草等盖苗保湿。
栽植分开穴,放苗,复土扶正再填满土3个步骤。开穴深度同土块高,边开穴边打碎土,苗放穴中填部分细土扶正,土块四周用打碎了的细土填满,土块上盖3厘米厚细土,至无可见空隙,不要锤打踏,防止打破土块。
大面积群众造林证明,因栽植造成的死亡率为1-3%,其中90%以上是因土块破碎致死的,为补植,可在造林时分散栽3%的双土块,两土块间距20厘米左右,以备挖出一块用于补值,也可在交通方便地方集中栽植用于补植。小面积造林可获100%成活率,大面积造林可获99.5%以上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福康,未经戴福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11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营养保鲜剂——CASP的研制及其应用
- 下一篇:铸态屈氏体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