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白木耳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102216.3 申请日: 1991-04-11
公开(公告)号: CN1032566C 公开(公告)日: 1996-08-21
发明(设计)人: 赵大振;王朝江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建民
地址: 050051 ***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银白 木耳 菌种 与其 培养 方法 栽培技术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首次发现的木耳科、木耳属毛木耳的白色新变种——银白木耳[A.polytricha(Mont,)Sacc.var.argentea.Zhao et Wang](其样品已送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0167)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

世界各栽培食用菌国家都十分重视野生食用菌的考察与驯化。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已发现的食用菌约2000多种,目前已为人类利用的不过200种,能够人工栽培的有40种左右,但作为商品生产的仅有15种左右,因此,开发利用现有的菌类资源和不断地发现新的菌类资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目前在黑木耳的代料栽培中,木霉污染实属日趋严重,连续几年在同一地点栽培,污染会越来越严重,甚至绝收、正所谓:“一年发,二年差,三年不收啥”,造成了黑木耳代料栽培停滞不前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食用菌菌种——银白木耳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它耐高温,抗霉菌污染能力强,生物转化率高,而且颜色纯白,朵大肉厚,外观美丽。

此银白木耳是由赵大振于1987年在中国石家庄榆树枯枝上首次发现的,经分类鉴定,它是木耳科,木耳属的一个新变种,银白木耳外观纯白美丽,朵大肉厚,营养丰富,口感好,并有抗木霉污染耐高温,生物转化效率高等优点。

经四年五次三代人工驯化培养,探明了银白木耳的生物学特征和生育条件。其遗传性状稳定,完全获得了银白木耳纯正孢子有性繁殖系和菌丝体无性繁殖系。

此银白木耳菌株特征如下:

菌丝体白色,子实体单生或群生。新鲜时纯白色,近透明,胶质,盘状至耳状,直径4-12cm,厚1-2.3mm,不育面密生柔毛,子实层面有脉纹和皱纹,干时呈浅白黄色,浸水中恢复白色。担子长梭形,具三横隔,担孢子无色透明,肾脏形或长椭圆形,光滑。

银白木耳的分类学性质如下: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新鲜时纯白色,近透明,胶质,盘状至耳状,直径4-12cm,厚1-2.3mm,不育面密生柔毛,子实层有脉纹和皱纹,干时呈浅白黄色,浸水中恢复白色。

柔毛层(Zp):柔毛长150-300(-480)μm,粗5-7μm,无色透明,均匀分布或成束成长。顶端纯圆或渐变尖细,基部膨大又收缩变细,部分有中线(或中空)。

致密层(Zc):宽40-50μm,菌丝分不清单条。

亚致密上层(Zss):宽60-90μm,菌丝致密,相互交织在一起,菌丝粗2-2.5μmm。

疏松上层(Zls):宽300-330μm,菌丝疏松交织,粗2-2.5。

髓层(Med):宽250-400μm,菌丝多数平行,整齐排列,粗2-3μm。

疏松下层(ZLi):宽270-300μm,菌丝粗2-2.5μm。

亚致密下层(Zsi):宽80-110μm,菌丝粗2-2.2μm。

子实层(Hym):宽80-110μm,担子梭形,具三横隔,40-60×3.8-5μm。

担孢子无色透明,肾脏形或长椭圆形,光滑,13-15×5-7μm。

该变种子实体大而厚,柔毛多而较长,髓层发达,与原正种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相近。但纯白色又和原正种及A.polytrichaf.Leucochroma不同,另外其后木耳变形柔毛长达500-700(-900)μm,粗3-8μm,与该变种相差异(伊膝诚哉,1955)。

从子实体大小、厚薄,柔毛长短以及子实层面网络和脉纹较少,区别于Auricularia auriculaf.albicans,A.delicata f.alba和A.eburnea。此外,经菌丝体培养拮抗作用、抗木霉、耐高温,营养成份分析以及适口性等,均于A.auricula和A.polytricaha有别。

银白木耳菌种的培养方法是采用以麸皮、土豆、葡萄糖、琼脂为主要培养介质的继代培养基(PDA)、和以麦粒为培养介质的原种培养基,以及以棉籽皮、阔叶锯末、麸皮为主要培养介质的栽培种培养基培养。其具体培养工艺过程与条件如下:

一、母种培育:

1、继代培养基:

麸皮:    70克

土豆:    200克

葡萄糖:  2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pH:      6.5-7.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2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