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逆变式晶闸管中频电源不对称起动及其控制无效
申请号: | 91102443.3 | 申请日: | 199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0C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潘航文;诸葛琨;朱伯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5/45 | 分类号: | H02M5/45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逆变式 晶闸管 中频 电源 不对称 起动 及其 控制 | ||
本发明涉及并联逆变式晶闸管中频电源装置。
并联逆变式晶闸管中频电源是将工频交流电经整流、滤波,再由并联逆变器逆变成中频电压,供负载感应加热的装置,(见图1)。工作时,逆变晶闸管的触发脉冲是由逆变器输出的中频信号us经对称触发脉冲形成电路产生,触发脉冲满足对称触发条件,即对角桥臂(S1,S4)或(S2,S3)须同时触发,且交替轮流导通,它们的触发相位互差180°,为保证逆变器可靠工作,晶闸管承受反压的时间tf应始终大于晶闸管关断时间tq,(如图4),这样,当S1,S4触发导通,换流之后,S2,S3能可靠关断,反之亦然。该中频电源的起动过程,就是向负载L,C并联谐振槽路不断输入能量,使之逐渐建立起谐振电压的过程,目前常用的起动方法有两种:一、预充电起动法,该法起动的初始能量来自预充电电容,因此需一套庞大的辅助电路,增加了成本,由于起动过程中一段时间内,谐振槽路端电压Uc相对于稳态工作电压很低,所以这时逆变器的换流能力差,不仅换流过程慢,且换流后受滤波器磁能的影响,谐振槽路电压将较快改变方向,出现晶闸管承受反压时间小于关断时间,使刚退出运行的晶闸管不能可靠关断而导致起动失败,特别对于低阻抗负载,起动更为困难。二、预充磁起动法,它是利用装置本身的滤波电抗器作为初始能量的贮存元件,虽起动所需辅助元件相对较少,但与上述预充电法同样的原因,造成起动困难,特别在较高频率范围(2.5K~10KHz),尤其如此,所以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改善并联逆变式晶闸管中频电源的起动性能,提出一种起动所需辅助元件少,成本低,负载适应能力强,且在整个中频范围(0.5K~10KHz)均能可靠起动的方法及其控制。
本发明提出的起动方法是:在起动过程中对逆变晶闸管的触发采用三桥臂不对称触发,即先暂不触发逆变桥中某一晶闸管,以延长晶闸管负向电压持续时间tf,使晶闸管承受反压的时间tf始终大于关断时间tq,保证可靠起动,待中频电源装置起动起来后,使逆变晶闸管再转为正常运行时的四桥臂对称触发控制。
为实现这一起动法,一般可在控制电路中增设脉冲控制器,起动时由其将对称触发脉冲信号实行封锁,并发出脉冲,触发逆变桥三个桥臂的晶闸管,起动完毕,则解除封锁,停发脉冲,这时逆变晶闸管转为正常运行时的四桥臂对称触发控制状态。该脉冲控制器可以由单片微机或其他微机系统所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并联逆变式晶闸管中频电源原理结构图;图中1为三相全控整流桥,2为滤波电抗器,3为由晶闸管S1~S4构成的并联逆变器,4为负载。
图2是逆变晶闸管触发脉冲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起动时三桥臂晶闸管不对称触发脉冲及其电压波形。
图4是运行时四桥臂晶闸管对称触发脉冲及其电压波形。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2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立方隅角型后向反射材料
- 下一篇:还原钛铁矿粉的制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