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可燃火箭壳体和喷管的材料无效
申请号: | 91102677.0 | 申请日: | 199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3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8 |
发明(设计)人: | 罗秉和;李文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02K9/32;F02K9/96;F02K9/97;A01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可燃 火箭 壳体 喷管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可燃火箭壳体和喷管的可燃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属于含能的增强塑料,由它制成的可燃壳体和喷管,在火箭完成发射运载任务之后,落回地面之前,能全部燃烧自毁,化为轻小的灰烬和碎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火箭残余体落地时伤人或伤物的危险,按国际专利分类属于A01G15/00。某些民用火箭,如消雹降雨用火箭和气象探空火箭等,有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使用,因而要求这类产品不能有伤害性的残余体落回地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较好的办法是使火箭的各结构元件在落地之前,能燃烧自毁。
英国专利1530159采用钢箔和铝箔作为可燃壳体的增强材料,由于金属本身的燃烧性较差,因此其复合材料必须采用很高的粘合含量,而且该粘合剂中的氧化剂含量必须很高,这将降低复合体的强度,这种含氧粘合剂的流动性很差,工艺性能不好,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该专利采用的可燃喷管是由碳纤维和酚醛树脂制成的。为了解决喷管的可燃性,在喷管与壳体之间填充了高燃速火药。这种结构的喷管虽然可以满足耐燃和可燃的双重要求,但是其消极重量较大,与壳体的连接强度较低,碳纤维的用量大,因而成本较高;日本专利昭48-9937、昭48-9938和昭32930等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或布)、有机合成纤维(如尼龙、涤纶、维尼纶等)、铝粉等作为可燃壳体的增强材料。由于玻璃纤维本身完全不能燃烧,因此由它制成的可燃壳体中途灭火率较高,而有机合成纤维虽然燃烧性较好,但是在固化温度下(一般约在80-150℃)和在火箭飞行被动段(或续航段)时而发生明显的软化、收缩和变形,从而影响弹道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上述诸材料的缺点,提供一种制造火箭壳体和喷管的新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制造可燃火箭壳体的可燃复合材料包括增强纤维和含氧粘合剂,其中,增强纤维采用粘胶纤维,含氧粘合剂由过氧酸铵20~45%,树脂40~69%,增塑剂7~10%,铝粉2~6%组成;含氧粘合剂由过氧酸铵30%、铝粉2%、环氧树脂61%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组成;在含氧粘合剂中加入有机铜盐作为燃速催化剂,加入量为0.5~6%。
用于可燃火箭的双层耐燃可燃喷管的复合材料,耐热内层由碳或碳化硅纤维与耐燃树脂缠绕而成,其中外层由粘胶纤维和可燃粘合剂缠绕而成,含氧粘合剂由过氧酸铵45%、铝粉6%、鞣酸铜2%、环氧树脂4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组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可燃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优良的可燃性,特别是在高温下(100~300℃)完全不发生软化、收缩或变形,而且成本低,因此这种材料与金属箔(或丝)、玻璃纤维(或布)、有机合成纤维(如尼龙、涤纶、维尼纶等)增强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可燃壳体粘合剂配方1:
过氧酸铵(150~200目) 30%
铝粉(200~400目) 2%
环氧树脂 6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7%
可燃壳体粘合剂配方2:
过氧酸铵 30%
铝粉 2%
鞣酸铜(400目) 1%
环氧树脂 6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7%
可燃壳体粘合剂配方3:
过氧酸铵 20%
铝粉 2%
鞣酸铜 1%
环氧树脂 6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8%
可燃壳体粘合剂配方4:
过氧酸铵 45%
铝粉 6%
鞣酸铜 2%
环氧树脂 4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2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