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及其采集分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2807.2 | 申请日: | 199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05A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16 |
发明(设计)人: | 柳濑茂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濑茂夫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生,林道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石 采集 分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及其采集分类方法。
先有的采集船是利用斗式输送带挖取原料(河川砂石),用滚筒筛(分类装置)收回粒度为5~25毫米的砂料作为粗骨材,而废弃粒度5毫米以下以及25毫米以上的砂料。而别的采集利用扬水泵吸取原砂(河砂)后,在固定型的网中除去15毫米以上的石子及粗大垃圾后,直接倒入驳船,溢出水及泥分后,将驳船内剩余的砂料当作细骨材使用。
由此可见,先有技术的采集方法,因采集地点不同,所采集到的粗骨材(5~25毫米)及细骨材(0~5毫米)的粗粒率的变动幅度很大,作为骨材而言是非常不良的产品。此外,从采集现场来看,粗骨材(5~25毫米)和和细骨材(0~5毫米)分别在不同的地方采集,采集效率不高,造成很大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及其采集分类方法。利用本发明,可用同一设备分别回收粗骨材和细骨材,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粒度的砂料或产品,所得到产品的粗粒率是固定的,它与不同采集地点的原料粒度的变化无关。
实现本发明的一种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的采集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水中搅拌工程将原料即河川堆积物搅成容易抽取的状态,同时通过扬水工程抽取由原料及河川河水所搅成的第一混合液并送进到减压工程,在此进行第一调整工程后,流入第一分离工程,从含原料的混合液中废弃25毫米以上的砂石而分离出所要的骨材(5~25毫米)。
所述第一分离工程还排出第二混合液,该混合液通过第二分离工程进行第二调整工程分离出第三混合物,再将第三混合物送进第三分离工程,通过第三分离工程从第三混合物中分离出过滤水,回收低水分的骨材(0~5毫米)。
在进行所述第一分离工程时,混合液中所含有各种不同粒度的骨材可以分类出各种复数的所定粒度。
实现本发明的一种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其特征在于,该船设置有用于搅拌河川堆积物即原料的带有挖泥机设备的搅拌装置和用于将挖泥机前端吸管处已搅拌过的原料抽取上来的扬水装置;在扬水装置的排出侧设有能减压及调整粗粒率的调整机构的减压装置,用以减少抽取的第一混合液及溢流含泥分的污泥液的水量及泥分,然后投入滚筒筛分类机中,此处设有能将分类出来的具有所要粒度的骨材排出的第一分离设备,还设有接纳从第一分离设备之中流出的第二混合液和混入的骨材及含有泥分的污泥液并对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排出的第二分离设备,以及将从第二分离设备中排出的第三混合物和泥分予以脱水的第三分离设备。
所述减压装置可以通过调节水量来调整砂料粗粒率。
所述第二分离设备可以设有可上下调整移动的溢流隔板以便调整砂料的粗粒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的采集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砂石、砂采集分类装置船的工作说明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采集方法及采集分类装置船基本上是依图1的设想。但因挖掘深度、堆积物硬度诸条件的不同,也可能使采集方法及采集分类装置船有所变更。
请参见图1,作为原料(1)的河川堆积物经搅拌装置搅拌后,通过扬水装置抽取投入减压装置中。搅拌装置依河川堆积物的状态(硬度)而进行运转或停止,不进行搅拌也能抽取时,也可以不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2)采用搅拌叶片方式,但也可考虑用喷射方式。扬水装置(3)主要是使用砂泵(发动机规格)经配管(SGP)送液的装置。减压装置(4)是用钢板制成的,上部有溢流的集水沟,下部是倒圆钟形,设有排出口,其构造上可调整水量,从下部排出口排出的水量利用调整阀(24)开闭动作来调整,因为溢流水量也会变动,因此调整了微砂的流出量,也使粗粒率的调整成为可能。
属于第一分离工程(5)的装置主要设置有滚筒筛分别机。由减压装置排出的混合液送入配管,因外筒铁丝网(19)及内筒铁丝网(20)的回转,回收所定粒度的骨材,而超过内筒铁丝网(20)的骨材(25毫米以上)及垃圾则通过搬运装置(22)的输送带丢回河川。而通过内筒铁丝网而超过外筒铁丝网(19)的骨材(5~25毫米)则利用搬运装置(21)的输送带装载到驳船(11)。
通过外筒铁丝网(19)的第二混合液(14)利用沟道送到第二分离工程(6)。第二分离工程主要是使用螺旋分类机回收细骨材(0~5毫米)(10)。而分离装置(螺旋分类机)中将溢流的隔板(堰板)当作可能上下调整的机构,配合原料的状态(细粒、粗粒)设定隔板的高度,调整出最适当的粗粒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濑茂夫,未经柳濑茂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2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吸尘器
- 下一篇:薄壁钢管与联接件的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