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珍珠岩为载体制成的肥料无效
申请号: | 91102939.7 | 申请日: | 199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毕克己;杨鸿;张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克己;杨鸿;张玮华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建民 |
地址: | 0624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珍珠岩 载体 制成 肥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膨胀珍珠岩为载体的新型肥料,简称膨化肥。
目前,国内膨胀珍珠岩主要应用于保温建筑材料。国外膨胀珍珠岩的农业应用在六十年代已开始出现,但主要用于无土栽培,土壤改良,花卉及庭院建设上。日本三井公司推出一种新型土壤调节剂-由膨胀珍珠岩填加微量有机物质制成,主要应用于高尔夫球场草坪,花卉及园艺方面。经检索,到目前为止,还设发现应用在农业大田作物中的膨化肥,单独施用膨胀珍珠岩,虽然对疏松土壤,保水保墒,调节土温,透气供氧有好处,但其用量大,价格高,效果也不太理想,难以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农业大田作物的以膨胀珍珠岩为吸附载体的新型膨体肥料,它能够充分发挥珍珠岩松土保墒调温透氧的性能,又能克服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不足,并且具有价格低,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以膨胀珍珠岩为吸附载体,膨胀珍珠岩的粒径为1-3mm,容重为60-80kg/m3,它还包含有供载体吸附的植物营养元素,以及起外衣作用的添加剂。植物营养元素为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各组份的配比如下:
膨胀珍珠岩:8-15%(重量百分比)
植物营养元素:8-47%(N、P、K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
添加剂:6-15%(重量百分比)
将上述三种组分根据产品的用途,作物种类设计不同类型的最佳配比,经吸附营养元素后再加入添加剂,造粒制成“膨化肥”。
膨胀珍珠岩的粒径和容重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产品的重量,含量及价格。实践证明,膨胀珍珠岩的粒径选1-3mm,容重选60-80kg/m3为宜。
植物营养元素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作物的品种选择不同的营养元素及其含量,应选择N、P、K及微量元素之间的最佳配比,以氨水液态肥为基础肥,根据产品的用途制成高浓度、低浓度或中浓度。根据浓度选择原料,如含氮高浓度要选择尿素,含磷高的要选择磷铵,重钙。微量元素可选锰、锌、铁等。
添加剂的品种及数量是根据产品的用途和种类而定的,它一方面要起到产品外衣的作用,增加产品的强度。另一方面,高浓度产品还要求它含有养份。常用的添加剂有普钙、重钙、硫酸钙等。
膨化肥的制作工艺如下:
膨胀珍珠岩是由火山爆发后的玻璃岩浆(透明岩石)珍珠岩砂,经破碎、筛选、烘干,再经900-1100℃高温焙烧膨化而成,可达自身体积的15-25倍。
根据膨化肥所需的粒径和容重等加工膨胀珍珠岩作为膨化肥的载体材料,进行选料、计量,然后加入植物营养元素,进行搅拌吸附,再加入添加剂,摇滚造粒制成产品。
本发明经做大田对比试验,其试验效果如下:
1、单施珍珠岩效果:
(1)冬小麦亩施150斤,比对照区增产小麦9.6%,千粒重提高1克。
(2)冬小麦亩施2.5m3,比对照区增产小麦19.4%,千粒重提高1.7克。
(3)水稻亩施4m3,水稻不倒伏,增产稻谷23.1%,亩施2m3,增产11.39%。
(4)利用膨胀珍珠岩覆盖地表。防止马铃薯结薯期土温过高,亩施2m3,比对照区增产24%。
2、同含量效果对照:
(1)本发明与不施肥对玉米作物对照处理,可提高产量29.2%。
(2)本发明与尿素对玉米作物同含量对照处理,比尿素提高0.7%。
(3)本发明与碳铵对玉米作物同含量对照处理,比碳铵提高产量3.5%。
以上是河北省河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试。按同含量当地市场价比较,膨化肥比碳铵低10%,比尿素低25%。
3、同价值产量效果对照:
(1)本发明与不施肥对小麦作物对照处理,可提高产量49.2%,对棉花作物对照处理可提高16.2%。
(2)本发明与碳铵普钙对小麦作物同含量对照处理,提高产量2.8%,对棉花作物对照处理,提高产量3.3%。
(3)本发明与二铵对棉花作物同价值对照处理,提高产量6.4%。
以上是河北省河间县农业局原种场,沙桥镇,时村乡农业技术站承试。
本发明具有疏松土壤,保水保墒,调节土温,透气供氧,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克服普通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又能降低农业成本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下面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配制用于冬小麦的膨化肥,配比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克己;杨鸿;张玮华,未经毕克己;杨鸿;张玮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2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形齿轮系列传动装置
- 下一篇:适应盐业生产环境的盐田卤虫增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