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子母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1104781.6 | 申请日: | 199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03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北 |
主分类号: | G08B21/00 | 分类号: | G08B21/00;G01S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母 报警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器,特别是一种由分离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的无线电子母报警器,这种报警器主要用于随身携带物的安全,比如,防止箱包失窃。
现有的报警器特别是防盗报警器,主要是一体式的,即开关部件和具有声或光指示部件的主体做在一起,这些现有报警器的特点是只有当打开箱包(报警器安在该箱包上)或使箱包(多为小型的,如钱包,它们一般通过开关部件连接在人体上)脱离携带者时才发出声光报警,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比如,这些报警器难以防止与身体分开的箱包或其它物品被整体窃走。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由分离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配合实现报警的子母报警器,当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相距超过一定距离时,接收部分便发出声音报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当发射部分工作时,它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该信号可由接收部分的谐振电路接收,并经倒相电路和放大电路来控制发声元件。发射部分包括一个三极管、并联在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的晶振元件和接在集电极上的容感振荡元件。接收部分包括谐振电路、倒相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及发声元件,谐振电路是由一三极管和接在该三极管集电极的容感元件构成的;倒相电路包括-三极管,该管的集电极通过一电容与谐振电路中的容感元件相连,而其基极与放大电路中的第一个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放大部分还包括另外三个三极管,它们也起到放大作用,另外,在公用高电平线上串接有一个单结晶体管,它形成振荡电路用于提供低频振荡信号;发声元件选用体积较小的压电陶瓷片。当接收部分距发射部分较近时,比如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时,谐振电路工作。并促使倒相电路中的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从而也就使放大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因此发声元件不能发声;当接收部分与发射部分的距离加大时,由于信号太弱,无法使谐振电路工作,此时,倒相电路及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是导通的,由单结晶体管产生的振荡信号经放大后加到发声元件上,从而发出报警声响。
由于本发明的子母报警器能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起作用,并且不受使用场合和安装方式的限制,因此更利于作为防盗装置来使用,比如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分别安放在使用者身上和随身携带的箱包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及本发明做具体说明,附图1和2分别为本发明的子母报警器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的电原理图。
在图1所示的发射部分中,晶振元件SJT并联在三极管BG的基极和集电极上,由电感L1和电容C3以及C4组成的容感元件接在三极管BG的集电极和电源正极之间,发光二极管LED指示开关K的通-断状态。
在图2所示的接收部分中,容感元件L1-C2接在三极管BG1的集电极,组成谐振电路,三极管BG2构成倒相电路,其基极与三极管BG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BG3-BG6均起放大作用,发声元件是压电陶瓷片Y,它接在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上,单结管BG7串接在三极管BG4和BG5之间的公共高电平线上,用于产生低频振荡信号。当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较近时(距离小于1米),发射部分发出的信号由谐振电路接收,使三极管BG1导通,此时A点处于低电位,从而使三极管BG2以后的电路处于截止状态,陶瓷片Y不发声,当两部分相距较远时,谐振电路几乎接收不到信号,三极管BG1截止,A点为高电位,使三极管BG2以后的电路导通,单结管BG7产生的信号经放大馈给陶瓷片Y,从而发出报警声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北,未经何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4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拔螺纹线材的加工装置
- 下一篇:袖珍型数据采集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