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农N菌剂生产草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4818.9 | 申请日: | 199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6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佩玉;洪立钦;江枝和;林新坚;林炎金;郑时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生产 草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菇生产技术,特别是一种可免除巴斯德灭菌的室内生产草菇方法。
长期以来,草菇生产是以野外建草堆栽培为主。这种野外堆栽是在门前屋后或田间,把稻草扎成一把一把后浸泡水中,充分吸水(浸泡2-4小时捞起滴去多余的水),然后堆铺2-4层,每层面上撒些辅料播接上草菇菌种。采用野外堆栽产量不高,百公斤稻草仅收到5~6公斤菇,这是由于易受风雨温度等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常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近几年来,从室外移到室内,利用夏季空闲着的蘑菇房栽培草菇形成趋势,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稻草加辅料进行一般堆制发酵7-14天,室内利用蘑菇房(增设光照窗)床架式的栽培,其具体工艺步骤:稻草捆好浸于水中2-4小时,充分吸水后捞起滴去多余的水,置于地上进行堆制,堆制过程中,每辅上一层稻草撒下适量石灰,后撒下少许辅料(由麦皮、玉米或米糠、碳酸钙、过磷酸钙、牛粪等组成),堆至一定高度让其发酵,4-5天后翻堆,再经4-5天再次翻堆(共翻1-2次),后进床铺料播接菌种。用一般堆制发酵栽培法的产量比野外堆栽的有所提高,一般百公斤稻草可收到7-8公斤菇(平均生物效率达7-8%左右),缺点是费时费工,产量却提高有限。第二种是稻草加辅料于室内菇床上经巴斯德灭菌栽培,该工艺的特点是在室外烧蒸汽通入菇房、待室温达70℃保持2小时,或65℃保持10-12小时后停火,让温度下降至38℃再播接菌种。采用这种对培养料进行巴斯德灭菌的方法,草菇单产进一步提高,一般百公斤稻草可收到10公斤左右的菇,(高的也有达15公斤以上),平均生物效率可达10%左右。缺点是耗煤量惊人,烧煤成本增高,每百公斤稻草要烧50公斤以上的煤(一间普通菇房要烧掉五、六百公斤煤),而且要日夜通宵连续不停地烧,遇到低温时二天二夜温度还上不去,菇农十分疲劳。有时为了抢温播种、菇房内的CO2未排出菇农就进去播种,造成生命危险。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代替巴斯德灭菌、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大幅度提高产菇量的、采用生物处理堆制发酵进行草菇栽培的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生产草菇的培养料配方仍以稻草为主,并利用已有的草菇室内栽培的生产工艺,本发明的特点是采用生物发酵新工艺对培养料进行堆制发酵,即利用适量的争论产碱菌(Alcaligens paradoxus,以下简称“农N菌”)作为生物发酵剂加入培养料中进行堆制发酵,使得发酵温度达到巴斯德灭菌温度后,再将培养料置于室内菇床上栽培。
采用农N菌进行发酵的原理是:培养料是菇类生产的物质基础,而料中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可能直接影响到菇类的产量,采用有益微生物接入培养料进行发酵,可制成优质的培养料,有利于菇类菌丝生长、扭结和结菇。农N菌就是一种有益微生物,当该菌被接入稻草堆料进行堆制发酵时,在不外加热量的情况下,经24小时左右能使堆温达到65-75℃,(一般菇农采用巴斯德灭菌的温度只能达到60-70℃),由于提高了培养料的发酵温度,改变了培养料的微生物群落,促进了对草菇有益的放线菌、高温固氮菌、微嗜氮菌等的大量繁殖,增加了这些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优化了培养料。
下面结合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以稻草为主原料的培养料配方是:稻草100公斤、牛粪5公斤,适量辅料(包括麦皮3公斤、玉米粉3公斤、钙镁磷肥1公斤等)、石灰粉4-5公斤,农N菌固体菌剂25-2000克(每克含菌量为4×107),或改用农N菌液200-1000ml(每ml含菌量为2×106)。本发明草菇室内栽培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一.选择培养料及菇房:选择新鲜的稻草及牛粪晒干贮藏备用。菇房是有充足的散射光照,利用蘑菇房应增设光照窗,菇房及床架必需经石灰水或甲醛(福尔马林)消毒,并用杀螨药喷射杀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48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