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激基因转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105038.8 | 申请日: | 199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043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22 |
发明(设计)人: | 石和平;李宝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N15/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贤京,林灿志 |
地址: | 51027***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转移 装置 | ||
1、一种电激基因转移装置,有开关稳压电源、电激小室,其特征是采用逻辑电路组成的具有脉休止时间控制器的脉冲发生器和推挽式高压形成电路。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基因转移装置,其特征是脉冲发生器的组成为:由与非门11、12组成的双稳态触发器构成防抖动电路,其第1、4输入端分别连接触发开关K1的两个固定接头,并通过电阻R1、R2接电源VDD,触发开关K1的活动接头接地,与非门12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和R3构成的微分电路进入与非门13的第1输入端,与非门13的输出端连接与非门17的两个输入端,17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1的正极进入与非门18的第1输入端,18的输出端连接由与非门19、20构成的双稳电路中19的第1输入端,19的输出端和与非门21的第2输入端相连,21的第1输入端与开关K2的活动接头相连接,21的输出端A接推挽式高压形成电路的输入端B;由与门14、15组成双稳态触发器,与非门15的第1输入端与18的第2输入端、与非门29的输出端相连接,15的第2输入端和与非门24的第2输入端相连,15的输出端与工作指示电路16、与非门13的第2输入端和周期数计数器28的清零脚1相连接;14的第2输入端与17的二输入端相通;晶体振荡器22产生脉冲宽度为61μs、占空比为1/2的方波脉冲,它的输出端与24的第1输入端和开关K2的一个固定接头1相通,24的输出端和与非门25的第1输入端相连,25的第2输入端和与非门19的第2输入端相连;23为可变频率振荡器,输出脉冲宽度为1μs~200μs、占空比为1/2的方波脉冲,其输出端接开关K2的固定接头2;脉冲休止时间计数器26的正脉输出端1经二极管D2的正极至与非门18的第1输入端,脉冲休止时间计数器26的计数输入端2接25的输出端,清零端3连接与非门19的输出端;每周期脉冲数计数器27的计数输入端3接与非门21的输出端,清零端1接与非门20的输出端及周期数计数器28的计数输入端2,负脉冲输出端2接与非门20的第2输入端;周期数计数器28的两负脉冲输出端3、4分别与29的二个输入端相连。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激基因转移装置,其特征是高压形成电路的组成为:输出变压器B1的初级二端分别接场效应管T1的D极、T2的S极,B1中间抽头接电源Vcc,T1的S极、T2的D极共同接地,T1、T2各自的D、S极间分别接有双向保护器;输入电路从B点输入后分两路,一路接经电容C1、电阻R4后接场效应管T1的G极,另一路先经与非门30进行倒相,再经过电容C2、电阻R5接T2的G极,R4与C1、R5与C2的连接处分别接二极管D3、D4的负极,正极共同下地;T1、T2的G分别按一电阻R6、R7后落地;B1的次级分二种接法,一种接桥式整流D5~8,由C、D输出长脉冲,一种以D9作半波整流,E、T输出短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50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