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荧光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91105139.2 | 申请日: | 199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52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力子;王水平;杨振江;梁燕;蔡德芳;李进;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G01N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美楠,杨学明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荧光 检测 | ||
本发明为一种活体荧光检测仪,它是根据在紫外线照射下活体组织本身、活体组织所感染的病原体或它们经过荧光染色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这一现象,对活体组织进行定量检测,用于辅助诊断疾病的仪器。
目前,检查活体组织的方法是:先用紫外线照射被测活体组织,然后由医生目测,根据经验得出有光、无光、光强、光弱等结果,判断出病体组织有无病理改变或有无特殊的病原体感染。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1)由医生目测,所得结果含有医生的主观误差;(2)得不到荧光强度的精确数据,不便于记录作出客观诊断。如对牙齿活力的诊断,迄今为止,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牙髓活力测试都是主观的,即用电或冷热刺激牙髓,根据患者是否有酸痛感觉来确定牙髓的死活。这些实验都要依靠患者的主观反映,故缺乏客观性。此外,这些实验都要依靠牙髓神经的兴奋性来确定活力,在颌骨外伤、外科正畸手术后,牙髓神经损伤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血管系统的恢复则较快。此时如用传统的牙髓活力测试,往往会把血液循环、活力可得到恢复的牙诊断为死髓牙,造成误诊和不必要的拨牙。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精确测定并用数字显示、记录打印活体在紫外光照下所激发出的荧光强度的仪器,用于测定活体组织在紫外线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的强度,以利于客观诊断。如客观地测定活体牙齿表面的荧光强度,以确定该牙齿牙髓的活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紫外线光源发出的散射紫外线光,进入聚光镜聚成一点,再通过光调制盘调制成交变光,然后用光导纤维传输到被测的活体组织上。与此同时,将活体组织发出的荧光,通过另一路光导纤维,传输到滤光片上,经滤光片滤去杂光后,再进入光电接收器,经前置放大,滤波、相减放大,模数转换到计算机系统,将数据记录、打印,完成检测。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方案。
图1为活体荧光检测仪方框图;
图2为荧光前置放大器电路图;
图3为参考光前置放大器电路图;
图4为低通滤波器及相减放大器电路图;
图5为模数转换器线路图;
图6、7、8为计算机处理系统;
图9为分路光缆结构图;
图10为光缆探头结构图;
图11为紫外线光源线路图;
图12为冷却风机线路图;
参照附图:图1中给出了紫外激发光和荧光的传输与接收部分。为了便于医务人员和病人使用,可将分路光缆的探头加工成图10形状。探头主体为一圆柱,探头前端为圆锥台型,圆锥台上底的前端为一弯屈的圆柱,整个光缆由石英光纤组成。
分路光缆结构图见图9,其中1、7-聚光镜,2-输入光缆,3-光缆主体,4-输出光缆,5-光缆保护层,6-按照平均几率分配的光缆探头的断面,8-光电接收器。
工作原理是:紫外线光经聚光镜(1)进入输入光缆(2),紫外线光照射到被测牙体表面,被激发出的微弱荧光信号通过输出光缆传输到聚光镜上,经过聚光镜将这些信号聚焦到光电接收器的接收面上,转换成电信号,再进入前置放大电路,光电接收器采用硅光电池(PIN)。
前置放大器分为荧光前置放大器和参考光前置放大器,其电路图见图2、图3,它们分别将荧光和参考光进行前置放大,然后经低通滤波器到相减放大器(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51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