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绘画技法及双面绘工艺品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106388.9 申请日: 1991-04-20
公开(公告)号: CN1028980C 公开(公告)日: 1995-06-21
发明(设计)人: 周璟 申请(专利权)人: 周璟
主分类号: B44D2/00 分类号: B44D2/00;B44C5/00
代理公司: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建成
地址: 250011 山东省济***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双面 绘画 技法 工艺品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双面画的制作方法。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之一。传统的中国画,经过装裱只能以轴画或镜框的方式悬于墙壁。因此无论在欣赏角度和摆放位置上还是画面体现空间感、质感、量感的效果方面均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对传统中国画制作方法的改进丰富画面空间感、质感和量感效果;同时,经过进一步的工艺性加工制成一类可满足空间立体观赏的将作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相溶合的工艺画。

本发明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取绢或宣纸为载体并采用传统的中国画画具和着色颜料在其正面勾画出画面的轮廓或形体后,利用绢或宣纸的半透明特性,在其反面勾画出与正面相对称的画面轮廓和形体;然后,在正、反面反复交替着色,着石色时,每次的涂色层要薄;在交替着色间应使画面晾干;每着色2-3遍后刷一道矾水。着水色时,单面色深度要浅于画面设计要求,利用双面托色构成设计的色深效果。

双面绘画技术用于完成双面同形异色的作品时,每次着色时应将画的着色部位托离画毡(桌面),着色后迅速将画翻转,待晾至色彩稳固后放至画毡或桌面上,其目的是防止色彩向另一面渗透。

为了保护画面的完好,可在着色完毕的平整画卷双面各均匀地压一层塑料薄膜或将平整的画夹在双层玻璃之间,然后用胶粘牢玻璃并封闭玻璃的四周,尔后镶嵌在相应的框架中。作为工艺性处理,可在压模后的画面的一侧边处打一孔,并穿上彩带,或者在压膜后的画面四周镶嵌饰边。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绢或宣纸的半透明性,对同一画面实施双面着色,由此不但获得了事半功倍、可双面观赏的效果,而且在光线作用下可丰富画面的空间感、质感和量感的效果;同时,经过进一步的工艺性加工,可制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溶艺术观察与实用于一体的格调清新、高雅的工艺画。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首先,双面绘画用料的选择对绘画效果有关键性的作用。

双面画的制作既可用绢也可用宣纸。其中,以密度为160-180目绢作画效果较好,特别是选用密度在180目以上的画绢作画效果更佳,除其他优良性能外,就其良好的透明性而言,正面作好的画面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在反面,只要在反面进行简单的收拾,便会出现两面可观赏、相互映衬既清晰又绰约的画面。

若使用宣纸作工笔画时,应选择质地较好的蝉翼笺、冰雪笺、云母笺等,而双面写意画对宣纸的选用范围则较宽。

画面设计是作双面画的另一重要环节。双面观赏的特殊性,要求所设计的画面必须避免从反面观看不尽合理的安排。例如:一人拉二胡的画面,从反面看琴师便成了左手执琴弓,这就显得不合情理了。

尽量避免在画面上题款,本身并不影响绘画的艺术价值。我国唐代以前的画面大都不题款,宋至明清,许多画也不题款,或只题穷款。若画面必须题款时,可巧妙地利用对称式文字或篆书题款,或把较简单的文字刻在陈列架或写在宣纸上后贴在画 框上。

印章是画面所不可缺少的。印章的设计应尽量使用对称式文字或肖形印章,以使其从两面看均有美感。

就绘画技法而言,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1、掌握好着色的水份,在绘画过程中,无论是绢还是宣纸,因本身具有的缩水性,极有可能出现收缩绉折。对单面绘画来说,在装裱过程中可以使画面得以平整。双面画不但不装裱,还要实施双面着色,因此更要注意画面平整问题,为此掌握好着色的水份,做到勤蘸笔、少蘸色、笔笔相接、一气呵成,方可保证画面上即不出现“飞白”,又不产生折绉。

2、着石色时应薄涂色,反复涂,反正交替涂。在两遍之间应以第一遍完全干后再涂。

因为石色一遍不易上勾,在单面画中,一托色装裱就看不出笔触来了,而在两面画中哪里有笔触一目了然,十分难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实施“三矾九染”法,即上色两三遍后加一道矾水,以固定已涂上的色彩,这样反复几遍,直到两面看起来都很匀净为止。如此着色,可使色彩厚重而不腻、鲜艳匀净。

双面绘画的独特观赏效果为绘画也实用工艺品的结合拓宽了渠道。

对双面绘画的工艺性加工主要步骤如下:

1、展平:对于双面画,画前应先将绢或宣纸熨平,再开始作画,绘画过程中,尽量使其平整,画完后的整平最关键,其方法是:绘制完毕的作品上喷以雾气,使画面均匀受潮,尔后取薄白纸(单宣即可)一张,蒙在画面上,再用熨斗隔纸将画面熨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璟,未经周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6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