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分离工艺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1106859.7 | 申请日: | 199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21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邓家胜;黄红名;周石俫;佘运祥;郭江;彭召春;顾梅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株洲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B01J19/00;C08F14/06 |
代理公司: | 航空工业部南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继钢,毛华学 |
地址: | 412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分离 工艺 及其 设备 | ||
1、一种三相分离工艺流程,特别适用于聚氯乙烯等塑料原料的工业生产,其特征是,聚合釜(1)中生成的料浆,由料浆泵(2)泵至设于料浆排放槽(3)上端的喷射器(7),经增压、扩散后再进入料浆排放槽(3);料浆排放槽(3)中的气相(在生产聚氯乙烯时,它富含氯乙烯)夹带泡沫(其中富含液、固相)自料浆排放槽(3)上端进入三相分离器(6),分离后的气相从三相分离器(6)上端的排气管(64)排往气柜再行回收处理,而液、固相排出管(65)和喷射器(7)上部的抽吸管(72)进入喷射器(7)内与来自聚合釜(1)的物料混合注入料浆排放槽(3),如此循环进行,直到聚合釜(1)的出料过程完成。
2、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三相分离工艺流程的设备,由聚合釜(1)、料浆泵(2)、料浆排放槽(3)等组成,其特征是:
(1)在所述料浆排放槽(3)上端新设有喷射器(7),该喷射器(7)由壳体(71)、附设于壳体(71)上侧的抽吸管(72)及与壳体同轴且上、下两头开口的内管(73)组成,内管(73)由收敛管(74)与扩散管(75),相互留有环隙地套叠而成;
(2)在所述料浆排放槽(3)上端与上述喷射器(7)错开一定位置还设有三相分离器(6),所述三相分离器(6)由壳体(61)、与之同轴的分离筒(62)和水膜成型组件(63)组成;上述壳体(61)上端设排气管(64),下部近分离筒(62)安装处还分别设有液、固相排出管(65)(该管与上述喷射器(7)的抽吸管(72)相互连通)和下部进水管(66);在排气管(64)壁上的适宜部位安装了通过Г形管管道向上述水膜成型组件(63)供应压力水(0.6~1.5MPa)的上部进水管(67),上述分离筒(62)为下端开口(通向料浆排放槽(3)),上端以锥形顶封闭的圆筒,在筒壁上的适宜位置设有若干组(例如3组)偶数个切向分离口(68)(每组至少两个,且方向相反,互相对称),相邻两组分离口间相互错开一个角度;所述水膜成型组件(63)含有管接头(69)、内锥件(70)和外锥件(701),内锥件(70)上端中心部设圆柱形凸台,凸台外周有螺纹与管接头(69)下部的螺纹螺合,凸台中央设孔用以栓接外锥件(701)(通过栓接螺母(704)),凸台上环绕中央孔设多个压力水通道(702),在内锥件(70)与外锥件(701)之间形成伞状空间(703),所述管接头(69)由两段直筒夹一段锥筒构成,其上端与所述Г形管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株洲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未经湖南省株洲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68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为种子涂饰的杀真菌组合物
- 下一篇:水磨石地板块板面图案制做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