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辊连铸金属薄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7479.1 | 申请日: | 1991-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2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01 |
发明(设计)人: | 庞克昌;倪思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钢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辊连铸 金属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连铸领域,特别适用于双辊连铸金属薄带。
众所周知,现有的连铸薄带大都由双辊式薄带连铸机铸造,但是应用现有的双辊式连铸金属薄带技术制得的金属连铸薄带其表面质量极不稳定,薄带表面存在冷隔、裂纹、结膜、翻皮等缺陷。在连铸过程中,熔融金属经现有的双辊冷却时温度迅速下降,与冷却辊接触处的金属液很快凝固。当凝固的金属随辊子转到熔池下面时,新的金属液又流到结晶辊上,新补充的金属液由于温度不高而与已凝固的金属没有良好的焊合而产生冷隔和裂纹;同时,在双辊间熔池中金属液面在冷却过程中表面温度发生不均匀下降,加剧了铸带表面的冷隔和裂纹。另外在冷凝时液面还会出现结膜,该结膜移动到辊面后就粘在辊面上并带到金属铸带表面,形成翻皮;而且,熔池中钢水与侧封板接触处的冷却凝固过程中,由于侧封板的冷却效果与水冷辊的冷却不匹配,造成熔池温度场的分布不合适,增加了铸带表面的冷隔、裂纹、翻皮等缺陷,还容易形成冷块,当冷块不动时金属带的边缘有金属液漏出现象,在冷块随金属带通过出口时,它后面的带子会出现大裂缝等而影响表面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熔融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各个因素控制不当引起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辊连铸金属薄带的方法,克服薄带表面冷隔、裂纹、结膜、翻皮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辊连铸金属薄带的方法,在连铸过程中,对工作辊面喷涂极细碳粉,同时在双辊间熔池的上部施加温度高于被铸金属液相点温度的高温保护性气体,并使用多层的复合侧封板,该侧封板的面层由软玻璃、陶瓷或搪瓷材料构成。
所述的高温保护性气体为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
所述的侧封板面层厚度为0.5~3mm。
一种双辊连铸金属薄带的方法,在连铸过程中,对工作辊面喷涂极细碳粉,同时在双辊间熔池的上部施加温度高于被铸金属液相点温度的高温保护性气体,并使用多层的复合侧封板,该侧封板的面层由二层构成,第一层由软玻璃、陶瓷或搪瓷材料构成,第二层在第一层之上由高碳质的玻璃涂层或含有粘结剂的碳粉构成。
所述的高温保护性气体为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
第一面层的厚度为0.5~3mm,第二面层厚度为为0.2~2mm。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双辊式薄带连铸机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中:1为钢包、2为浇口、3为侧封板、4为熔池、5为冷却辊、6为辊面喷涂层、7为辊面涂层喷涂装置、8为刷轮、9为制得的连铸薄带,10为保护气体喷射装置。
图2为本发明中的侧封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为面层,12为基体,
图3为侧封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为第一层面层,12为基体,13为第二层面层。
如图所示,钢液从钢包(1)进入浇口(2),并从浇口(2)浇入由两冷却辊(5)与其两端面的侧封板(3)之间形成熔池(4),刷轮(8)将冷却辊(5)的工作辊面清理干净,喷涂装置(7)对清理后的工作辊面喷涂极细碳粉,形成辊面喷涂层(6),由于涂层(6)的作用,熔池(4)边缘与冷却辊(5)接触的钢液延缓了凝固,有效地控制了连铸金属的冷却,减少了冷隔和裂纹产生,涂层(6)随冷却辊(5)转动,进入熔池(4)液面以下时,受钢水静压力影响,变得致密,使导热性改善,钢液形成凝壳层,随时间增加,碳粉被钢凝壳吸收,从而更可发挥冷却辊的冷却能力,加快铸带(9)的形成。与此同时,保护气体喷射装置(10)向双辊间熔池(4)上部喷射高温保护气体,由于气体温度高于钢液液相点温度,配合辊面涂层(6)从而防止了熔池(4)边缘快速凝固及液面氧化,减少了液面的结膜所造成铸带翻皮。并由于侧封板(3)采用了多层复合结构,调整了侧封板的冷却能力,与辊面喷涂涂层(6)及熔池(4)上部喷射高温保护性气体共同作用下,使与侧封板(3)附近的钢水不易凝固,使铸带表面及侧面质量得到保证。
由于三方面措施同时施加作用,使被铸金属凝固得到有效控制,克服了铸带表面的冷隔、裂纹、结膜,翻皮等缺陷,保证稳定地铸造出表面质量良好的金属薄带。
经采用本发明技术,已生产出表面质量良好的18-8不锈钢连铸薄带。对制得的1Cr18Ni9铸带的表面分析表明,渗碳层厚度只有0.1mm以下,在随后的酸洗和打磨工序中完全可以去除而不影响冷轧带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钢铁研究所,未经上海钢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7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