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机边撑的织物走布方法及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1107518.6 | 申请日: | 199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44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洪阿兴;包林洪;曹礼广;蒋宗英;宋存顺;王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六棉纺织厂 |
主分类号: | D03J1/06 | 分类号: | D03J1/06;D06C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纺织专利咨询服务组 | 代理人: | 彭进生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织物 方法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织造工艺及机构,具体地是指一种织机边撑的织物走布方法及机构。
目前,织机边撑的织物走布方法普遍采用上进上出,即织物从两刺轴的上表面进出,将边撑盖三条筋辐配置于进口、两刺轴中心、出口三点位置,迫使织物与刺轴上表面接触,获得有限的包容面,当织造时织物与刺轴表面的刺相互作用,产生横向分力达到伸幅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常规的中密织物,随着织物品种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纯涤纶、羽绒类高密织物的出现,此法已不能稳定生产、保证质量,为此,棉纺行业主要采用二种手段予以调整,其一,增大三条筋幅的长度,以获得织物与刺轴之间更大的接触面;其二,选用粗型刺轴,以增加刺轴刺入织物组织的程度,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从生产实践中发现,前者织物布边的外观受到影响,且易产生逃边及花边,后者有边撑疵现象。由此生产的织物只能降级处理。这种边撑机构的刺轴、边撑盖都固定于边撑座,无法根据织物品种的变化来调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边撑的织物走布方法及机构,以能够适用于高密织物的生产要求,消灭边撑疵现象。
本发明的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在位于织物一边的机器两侧分别设制边撑机构,织物由边撑盖的筋幅作水平定位,然后从第一刺轴上表面进入,经第二刺轴下表面绕过,再进入第三刺轴的上表面,如此环绕刺轴作上下交替运行,最后通过边撑座的圆弧导布而输出。这种边撑机构主要由边撑座、边撑盖、刺轴等零部件组成。各刺轴平行安装,其中心距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可调节。边撑盖与边撑座通过键与键槽定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减少了织物与边撑盖筋幅的摩擦力,改善了织物的外观质量,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大,生产稳定,降低疵布产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边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2是两根刺轴织物走布方法及边撑机构示意图。
图3是三根刺轴织物走布方法及边撑机构示意图。
图4是边撑机构剖示图。
参照图1,经纬纱交织成布匹后,织物组织产生收缩,门幅变狭。在织物2两侧安装边撑机构1,这可以起到伸幅作用,有利于整个机器各部分正常运行。参照图2、图3和图4,织物2首先与边撑盖3筋幅接触被定位于刺轴4轴心平面,然后从第一刺轴4上表面进入,经第二刺轴5下表面绕过,再进入第三刺轴8的上表面,如此环绕刺轴作上下交替运行,最后通过边撑座6的圆弧导布面输出至卷绕辊7。织物选用两刺轴走布方法还是三刺轴走布方法可根据生产品种而定。这种走布方式使织物2正反两面同时受到刺轴作用,织物2与刺轴表面的接触弧度增长,横向牵制力进一步得到加强。改进的边撑机构由边撑该盖3、边撑座6、刺轴等组成。边撑盖3设计有键有筋幅。筋幅与顶部具有一定间距,以帮助织物2与刺轴4紧密接触。边撑座6制成转角形,它的一平面开有通孔和键槽,另一平面呈圆弧形。刺轴内轴杆12、轴套13、固定环11组成一体,轴杆12的一端采用外螺纹并有轴肩,另一端加工有内螺纹,内螺纹的旋向与刺轴的轴套13旋转方向一致;轴套13两端分别由轴杆12的轴肩和固定环11定位。轴杆12与轴套13之间形成动配合,二者可相对回转。轴套13圆周面均布有角刺,刺的排列方式为螺旋形,其材料是钢质、尼龙、橡胶、塑木的任何一种。它们的装配方式如下:刺轴的外螺纹一端穿过边撑座6的通孔,根据织物要求确定刺轴数量,一般采用2~3根,调整好间距,随后用螺母9将刺轴紧固。同时在安装刺轴的轴套13时角刺排列的螺旋方向应遵循的原则是:织物2运行时与角刺作用后产生的横向分力指向机器外侧,以利伸幅,边撑盖3位于刺轴上方,通过边撑盖3的键与边撑座6的键槽构成可靠的定位与刚性连结,并设置螺钉10予以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六棉纺织厂,未经上海第六棉纺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7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混凝剂的制备及造纸废液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复合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