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伤生物敷料的配方及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1108072.4 | 申请日: | 199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09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怀生;黄是是;张世达;高兰兴;谷长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置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15/16 | 分类号: | A61L15/16;A61K35/78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300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伤 生物 敷料 配方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烧伤生物敷料的制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之前已有几种烧伤生物敷料,如昭62-1732采用N-乙酰胺基葡糖和氨基葡糖这样的多糖混合物制备一种创伤覆盖膜,用于烧伤创面包扎,这类覆盖膜透湿、透气性较差。CN1032254A提供了一种用甲壳胺(即壳聚糖)、猪皮、龟板、冰片、枯矾和11种中草药生产人工皮肤的工艺,这种人工皮肤具有止痛、止痒、消肿化淤、生机活血的功能,但制作时需四道工序,药物种类较多。US4 659 700采用壳聚糖、甘油、水,并可掺加抗菌性药物制成胶液和类胶膜,盛装在容器中,使用时喷涂到创面上,待其干燥后形成薄膜,可起到治疗和保护作用,但使用中需一种特殊喷涂器具,而且形成干燥薄膜的时间较长,使用不便。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中的缺陷而发明了一种新的烧伤生物敷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用壳聚糖、甘油、水、抗菌性药物-诺氟沙星,以及多孔性支撑材料,采用两步流涎成膜的工艺制作一种复合烧伤生物敷料,不仅能缓释药物,而且透湿、透气性能良好,便于使用。
本发明的要点是:复合烧伤生物敷料的配方有壳聚糖、甘油、水以及0.5%~1.2%的诺氟沙星抗菌性药物。其加工工艺是两步流涎成膜,即先制备控释膜,然后在控释膜上流涎药物层,经干燥、灭菌后得到复合烧伤生物敷料。
下面结合实施例子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较好的技术方案是:将脱乙酰度为70%~90%、粘度0.15~0.8pa·s的壳聚糖溶解在浓度为0.05~0.20mol/L的盐酸溶液中,制成2.5%~4.5%的壳聚糖溶液,再在多孔性支撑材料上流涎成膜,干燥后浸到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3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至中性即为控释膜;另取同样壳聚糖溶解在0.4%~1.2%的醋酸溶液中制成0.8%~2.0%的胶液,胶液中加5%~25%的甘油和0.5%~1.2%的诺氟沙星,将含药物胶液在控释膜上流涎成膜即为药物层,经干燥、灭菌后得到复合烧伤生物敷料。两次上胶量均为0.015~0.030ml/cm2。
本发明的最佳技术方案是: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74%~85%、粘度0.30~0.50pa.s,制备控释层时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7~0.15mol/L,制备药物层时醋酸溶液浓度为0.5%~0.8%,甘油和诺氟沙星分别为8%~20%和0.7%~1.0%,两次上胶量均为0.02ml~0.026ml/cm2。
使用的多孔支撑材料选用医用棉质无纺布或锦纶布。
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烧伤生物敷料,不仅配方中成份少,工艺简单,使用携带方便,而且贴附性好,具有较高的透湿,透气性能。敷在创面上,既能防止体液流失,又不滞留积液。因为掺加了抗菌性药物诺氟沙星,通过药物缓释作用,防止创面感染,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与常用烧伤药物磺胺嘧啶银对照,无显著差异。这种烧伤生物敷料除可用于烧伤病人救治外,还可用于刀伤、挫伤等其它创伤性治疗,特别适应于部队、农村或边远山区救治烧伤病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置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置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8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乐安手持鸣炮器
- 下一篇:新型合成液体燃料配制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