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喷涂中的回收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108105.4 | 申请日: | 1991-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7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德;梁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世德;梁慧林 |
主分类号: | B05B15/04 | 分类号: | B05B15/04;B05B15/12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 喷涂 中的 回收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是关于粉末喷涂系统中的粉末回收装置,特别是关于使用旋风分离器进行粉末回收的这类装置。
粉末喷涂过程中约有20-50%的粉末未能涂布于工件上而悬浮或散落在喷粉室内,这部分粉末需通过回收装置使其中可用的粉粒分离出来重新利用。英国专利8515634所公开的就是这种粉末回收装置,该装置有一个从底部抽风的喷粉室,粉末从底部抽出,经一级旋风分离,二级袋滤式过滤,以及振动筛筛粉后返回供粉装置重新使用。这种回收装置的缺点是:喷室采用底部抽风会使粉末上粉率降低,工件上易堆积浮粉,袋滤器与一级旋风分离器串联,布袋易堵,其结果会使系统阻力增大,抽风量下降,以致喷室不能维持一定的负压,导致喷室积粉甚至粉末外逸,污染劳动环境,振动筛分离效率低,筛网易堵,须间歇清除网上杂物;该装置还由于布袋对粉末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给清粉和换色带来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自动、连续、无堵、清粉换色方便的粉末回收装置,以减少粉末滞留时间,消除积粉,改善喷涂工作环境,提高回收粉利用率和回收粉质量。
本发明粉末回收装置包括喷室和装有风机的主回收器,本发明的特征是还包括一个装有小号风机的浓缩器,主回收器和浓缩器之间设有气流筛分离器(下称筛分器),筛分器的下端设有压缩空气吹入管,压缩空气通过筛分器下部的多孔透气板向上喷气,在多孔透气板上方的适当位置设有排渣口,排渣口与排渣泵相连,浓缩器上部尾气出口管与主回收器的入口总管相通,浓缩器的下端通过粉泵将回收粉末输入供粉系统;本发明中,喷室侧壁设有上、下两个抽风口,下抽风口与喷室的底面相接近,用于抽吸喷室底部散落的粉末,上、下抽风口各设有内径渐减的风罩,并分别接有阀门,阀门的出口分别以管道与主回收器的入口总管相连,本发明还在喷室内抽风口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使粉末导向抽风口的弧形导流板。
本发明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主回收器和浓缩器在风机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喷室内的粉末从风罩抽出,经阀门由抽风管导入主回收器进行旋风分离,其中少量极微细粉末从顶部放空排出,较大粉粒进入下端的气流筛分器,在此分离出的较大杂物或粉团由下部排渣泵自动排出,其余较小粉粒通过上部管道被吸入浓缩器,在此再次进行旋风分离,较小微粒由顶部尾气出口管排出并与喷室抽风管相汇合,输入主回收器再分离,合格的回收粉由浓缩器下端粉泵输出,去原料供粉系统重新使用。
本发明粉末回收装置采用全气流输送,从抽粉、分离、筛分、排渣直至回收粉输出各过程均自动连续进行,采用气流筛筛分,杂质连续排出,无需间歇清理,采用装有小号风机的浓缩器进行二次旋风分离,分离效果好,且彻底解决了布袋易堵的问题,使系统气流始终畅通无阻,使喷室及回收系统内粉末无滞留,二次旋风尾气返回主回收器再分离,提高了粉末回收率,本装置喷室采用侧面抽风,与底抽风相比可提高上粉率,涂布均匀,并可避免喷室积粉,有利于提高回收粉品质。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粉末回收装置的总体示意图,其中喷室2是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如图1实施例,喷室2底部呈船底形,顶部呈拱形,侧壁设有上、下两风罩4和17,下风罩17与船形底相连,有利于抽吸底部粉末,上风罩4的高度与喷枪1的高度大致相符,两抽风口分别装有丝网,以阻挡拉圾、纤维、昆虫等杂物吸入回收系统,上、下风罩分别通过阀门5与主回收器的入口总管6相通,主回收器8顶部与旋风机7相连,浓缩器11顶部接有小号风机12,主回收器的下端与气流筛分器9相连,压缩空气40由多孔透气板15喷出,使筛分器内粉末呈流化态,较大粉团及杂质因自重作用而滞留于筛分器的下部,由排渣泵16连续抽吸排除,较小粉粒通过管道10入浓缩器11再次进行旋风分离,分离出细小粉粒由顶部尾气管13排出,经总管6返回主回收器再分离,适合喷涂的合格粉粒由浓缩器11的下端粉泵14向供粉系统50输送,极微细粉末从放空管30排出。
图1实施例中,喷室内设有弧形导流板3,它通过插入喷室底部长槽18内的转轴19竖立于抽风口两侧,可绕自身的转轴旋转一定角度,也可通过转轴以长槽为轨道来回移动,从而可根据抽风口的宽度调节至适当的位置,使粉末导向使用中的抽风口。图2即表示导流板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图中,与下风罩17相连的下风口较宽,而上风罩所连的上风口则较窄,导流板3可沿长槽18移动,也可绕轴19旋转一定角度,图2导流板实线位置时表示向下风口导流,虚线位置时表示向上风口导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世德;梁慧林,未经宋世德;梁慧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8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溶液中回收锗的方法
- 下一篇:扩展清晰度宽屏幕电视视频信号同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