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用途复合杀菌剂无效
申请号: | 91108207.7 | 申请日: | 199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26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裕中;史建荣;杨新宁;陈怀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3/647 | 分类号: | A01N43/647;A01N25/14;//;4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复合 杀菌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的复合杀菌剂,用于麦类作物的种子处理和生长期喷雾,控制麦类多种真菌病害,尤其适用于种子处理控制麦类纹枯病和种传病害、喷雾控制麦类赤霉病和白粉病。
在已有的技术中,麦类纹枯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井岗霉素早春喷雾,但由于此时多雨水,喷雾较困难,加之难以喷雾到发病部位,致使效果欠佳,并且井岗霉素杀菌谱窄;应用三唑酮等杀菌剂种子处理,虽控病效果较好,且对其它病害有兼治作用,但因对出苗有不利影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在麦类赤霉病的防治中,长期使用保护剂多菌灵及其盐酸盐喷雾,虽效果较好,但抗药性的威协一直存在,且多菌灵对麦类白粉病等无明显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高效、广谱、低成本、多用途的复合杀菌剂,用于种子处理控制麦类纹枯病,兼治黑穗、条纹等种传真菌病害,延缓白粉病的发生;用于喷雾防治麦类赤霉病,并兼治后期白粉病,同时大大减轻抗药性的威协。
本发明的组份是三唑酮和多菌灵,其含量分别为8-10%和23-25%,成品中二种组份的纯品总量为33%。混合方法是:将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性化、可溶性化(即盐酸盐)或微粉化,按上述比例投料用锥形双螺旋混合仪混合半小时,均匀率要求达到97%以上。
本组合物具有安全、高效、广谱、低成本和用途广泛的优点。室内测定表明,该给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中量(EC50)为0.42ug/ml,其共毒系数(CTI)为750.3,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中量(EC50)为0.7761ug/ml,共毒系数(CTI)为444.7,双向增效均极显著。
各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本组合物种子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效突出,3月初的效果在85-95%之间,枯白穗率控制效果达88.62%,并且安全性好,对出苗无不利影响,有明显的促进分蘖的作用,处理后有效穗数比未处理增加6.44%,平均增产16.03%。种子处理后对黑穗病、条纹病等种传病害的兼治效果在90%以上,对白粉病的兼治效果在4月上旬仍可达到69%,明显控制了白粉病的发生。
本组合物喷雾防治麦类赤霉病和白粉病效果显著,亩用40克于小麦扬花初期喷雾一次的效果达到82.44%,而多菌灵(25%)200克的效果仅为59.15%;亩用40克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病指防效达95%,与三唑酮相当,但成本均明显降低。
实施实例
取可湿性化或可溶性化(即盐酸盐)的60%多菌灵40公斤,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公斤,倒入锥形双螺旋混合仪混合半小时,均匀率达97%以上,成品中两组分含量为33%。
使用方法拌种:用50克本组合物,加水1000ml稀释后,均匀喷雾到25公斤种子上,拌匀,凉干,切忌堆闷,即可拌种。喷雾:亩用40-50克按常规办法喷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8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机边撑的织物走布方法及机构
- 下一篇:自掺杂聚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