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8268.9 | 申请日: | 199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5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马鹏程;张崇璞;郑家润;吕燮余;陈沄;顾克显;言政;杨长林;陈国芳;徐文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3/14 | 分类号: | C07D49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栗仲平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公藤 内酯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
现有技术中已知,从雷公藤植物[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f.]中分离得到的雷公藤酮(triptanide)的分离方法和化学结构已在《The Jounnal of America Chemical Science》1972,94(20):7194上发表。后来报告了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雄性抗生育活性,具有发展为男性抗生育药物的可能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1.6)。由于雷公藤中的该化合物含量很低,用以前报道的从植物中提取雷公藤内酯酮方法,得率非常低微,难以满足应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雷公藤内酯酮的来源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雷公藤内酯酮的合成方法。以雷公藤中含量较高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为原料,进行氧化,最后获得雷公藤内酯酮。
其合成方法如下:取雷公藤内酯醇若干,以有机溶剂溶解后,在辅助试剂的存在下,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在反应后,经有机溶剂稀释,以NaOH,HCl或/和饱和NaHCO3及水洗涤后,以无水Na2SO4干燥后浓缩,再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或硅胶柱层析分离,得雷公藤内酯酮。上述合成反应式为:
以上所说的有机溶剂主要是指乙醚、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油醚等。氧化剂主要是指三氧化铬、重铬酸钾、重铬酸钠、吡啶-三氧化铬络合物等。辅助试剂主要是指硫酸、盐酸、吡啶、乙酸钠等。一般地说,溶液中只要存在氧化剂,就可以发生上述反应,但只有氧化剂的克分子数达到雷公藤内醇醇克分子数的0.5倍以上时,雷公藤内酯酮的得率才有实用意义。较好的比例为:雷公藤内酯醇与重铬酸钾的克分子比是1∶1~6,与三氧化铬的克分子比是1∶2~9,与硫酸的克分子比为1∶1~4,与盐酸的克分子比为1∶1~2,与吡啶的克分子比为1∶1~12。当温度为15℃~60℃时,得率为50%~92%。
雷公藤内酯酮的理化数据如下:
mp:250~252℃;∪u{Neohmax218nm;1H-NMR谱:δppm0.86(d),0.95(d),1.04(s),1.30(ddd),1.57(dd),1.96(dd),2.11(m),2.19(m);2.32(d),2.37(sept),2.79(d),3.39(d),3.82(d),4.04(a),4.65和4.76(AB9)。13C-NHR谱δppm:13.74,16.26,17.04,17.94,23.17,25.80,30.44,35.23,40.49,55.93,58.87,60.38,60.88,65.08,66.40,69.92,125.54,159.48,173.03,196.92。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便易行,得率高,宜于实施。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取29.4mg重铬酸钾,加1ml水溶解,加入0.05ml含39mgH2SO4的水溶液,搅拌状态下滴加3ml雷公藤内酯醇(36mg)的CH2Cl2(或CHCl3)溶液,回流状态下搅拌24时,放置一段时间后,出CH2Cl2层,水层再分别回3mlCH2Cl2洗涤两次,合并有机提提液,先以饱和NaHCO3洗涤,再以水洗涤后,经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经硅酸柱层析分离,乙醚为洗脱剂,所得雷公藤内酯酮的流份浓缩后,以二氧甲烷-石油醚复合溶剂重结晶,得雷公藤内酯酮。
实施例2:取雷公藤内酯醇36mg,加丙酮5ml溶解,加入预先配好的氧化剂液(35mg重铬酸钾+1ml水+50%H2SO4溶液0.06ml),搅拌回流3小时,室温至冷,加30ml乙醚稀释,分出有机层,加饱和NaHCO3和水分别洗涤,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馏,以硅胶柱层析,乙醚为洗脱剂分离,得雷公藤内酯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8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容积往复式动力转换装置及其应用
- 下一篇:金银提炼与回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