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损伤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91108659.5 | 申请日: | 199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76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胡丕梁;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市新技术开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G05D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伤 治疗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治疗损伤的电子医疗仪器。
在现在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中,有用冷水或冰作冷敷、热水袋作热敷的治疗手段。在国外有冷冻诊所,据报道在日本有摔跤运动员原腰部有损伤,而在一次比赛上场前就先用冰袋把腰部镇冷再登场而获优胜。
人体皮肤在受到冷水刺激时可出现血管收缩、皮肤呈苍白色,此时皮肤触诊是冷感,同时心脏输出量增加,并有短时的血压升高,称为第一反应。皮肤血管短时收缩后,旋即舒张,皮肤由白转为微红色,此时皮肤触诊是温热感,表现为主动性充血,可有较舒适的温热感及精神振作感,此为反应的第二期。
冷刺激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短时间的冷刺激可提高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对人体起强壮作用。长时间的冷刺激可使神经兴奋性降低,固可用冷冻进行麻醉,在局部炎症用之则有镇痛作用。
短暂的寒冷作用,可使肌肉紧张度增高,减少疲劳,增加肌力。但长时间作用时,则引起组织内温度降低,肌肉变僵直,使运动发生困难。较长时间的温热作用可使肌肉张力减低,疼痛痉挛减轻。
冷刺激可引起平滑肌收缩,热刺激则引起平滑肌舒张。
皮肤在受到温热刺激时,首先也引起短暂血管收缩,皮肤苍白,但反应较弱,反应持续时间也较冷水刺激引起者为短。随后进入第二期-主动充血期。表现为周围血管扩张,皮肤血液增加,皮温上升,增加排汗。此期的反应时间及强度也不如冷刺激强,可能因热使血管张力变弱之故。如持续刺激时,则主动充血可为被动充血代替。
在现在的中、西医临床治疗中有采用热水袋、热毛巾作热敷,冰块作冷敷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这些手段使用麻烦,温度不能控制,不能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因此使用不广。运动员在运动中受伤时有采用喷低温气化的物质,使受损伤部位局部冷冻进行麻醉,以达到镇痛、增加肌力的目的,下场后再以按摩和热敷配合治疗。
本发明是根据人体皮肤、血管、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对冷、热的一系列反应情况,用冷、热两种方式,采取控制冷、热两种温度和作用时间,对人体的局部损伤进行作用。它具有镇痛功能,同时调整受伤部位血管的通透性,使神经和肌肉增加活力,恢复功能,达到治愈局部损伤的目的。对局部炎症也可用长时间的冷敷进行抑滞和麻醉,同时配以药物治疗。对高热病人也能以冷敷达到物理降温的功能。
为了达到以上治疗目的,本发明有传温带、控制仪两部份组成。
传温带构造如图一,它由储能板(3)、传温软板(4)、半导体致冷元件(5)、保温隔层(6)、测温探头(7)、温度平衡板(8)、固定带(9)、固定环(10)、尼龙搭扣(11)、连接导线(12)等十部份组成。
控制仪工作原理框图如图二,它由电源(14)、电源换极输出开关(15)、时间程控器(16)、温度控制器(17)等四部份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和原理是:将传温带中传温软板贴于需要治疗的损伤部位,并用自身固定带固定住,将电源线和控制线插入控制器。根据损伤部位治疗的需要,向控制仪的时间程序控制器输入控制冷、热的分别作用时间程序要求,时间可以从一秒到二十四小时。同时向温度控制器输入根据治疗需要的低温和高温的工作温度,控制输出给传温带中的半导体致冷元件的电源通、断和极性,使半导体致冷元件与传温软板接触面产生冷、热两种温度,并工作在规定的温度中。
本发明可制成使用交流市电供电的台式治疗仪,医疗时室内固定使用,也可制成用充电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治疗仪,用于运动场上的对运动员运动中受伤的急救护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市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未经安庆市新技术开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86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