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监视诊断的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8912.8 | 申请日: | 199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03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17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延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监视 诊断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监视诊断的装置和方法,它可以通过在管理室或监视中心监控电梯厢体内部的图象来提高电梯内乘客的安全性。
在已有技术中,公开号为63—12579的日本专利揭示了一种传送电梯厢体内部的图象的装置,当检测到电梯厢体内部的异常情况时,通过在安装有该电梯的大楼内的电梯管理室内由电视监视该电梯厢体内部的图象。然而,有电梯管理室的大楼很少。在大多数情况下,电梯管理人员也为数极少。然而,目前的情况是,防止电梯厢体内犯罪行为的需要却很迫切。
此外,公开号为59—22869的日本专利揭示了一种装置,这种装置用电话线来集中地、远距离监视电梯的运行状况。这种装置的主要目的是想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的硬件的维护保养效率。至于乘客的安全,至多只考虑使用与电梯监视中心直接相连接的电梯厢体内的内部对讲通话装置来进行声音通话。
目前,保证电梯厢体内乘客的安全的要求是很迫切的。但是,由于人手不足、人员裁减等原因,对每一个安装电梯的大楼通过电视监视器或类似的装置来监视电梯厢体内的情况变得非常困难。
上述已有技术虽然能够提高每一个安装电梯的大楼的电梯厢体内部的安全,但是存在费用太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将发送电梯厢体内部的图象的功能合并到电梯控制系统的远距离监视诊断系统里以及用电话线把远距离监视诊断的电梯诊断装置和监视中心装置相互连接的办法来提供一种一方面能提高电梯控制系统硬件的维修保养效率同时又能保证电梯使用者的安全的电梯监视诊断装置及其方法。
在远距离电梯监视诊断系统中,电梯监视诊断数据的传送和经由电梯内的对讲通话装置的通话是通过使用电话线来完成的。
因此,电梯内的图象的传送不应妨碍该监视诊断系统中监视所得的诊断数据的传送和对讲通话装置的通话。图象信息不仅不能以模拟信息在电话线上传输,而且如果仅仅是把模拟信息进行数字化而不采取其他措施,那图象信息就变成了一大堆数据。所以,如果图象信息由一调制解调器调制并在一电话线上发送,则传输时间要1到2分钟。因此,电梯厢体与监视中心装置之间,通过内部对讲通话装置的通话联系在图象信息传送期间要被打断1至2分钟。
当电梯出现故障、乘客被关在电梯内时,在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下,对乘客来说,甚至一到两分钟中断通话联系都被认为是超过了可允许的心理极限。因此,在一条电话线上以时(间)分(割)制传送原始的图象信息、监视诊断数据和对讲通话声音是不实际的。
由于一般认为电梯厢体内部的静态图象已足以起到保证乘客安全的作用,所以将静态图象信息压缩到每一像素一位(比特)。结果,传送一幅图象画面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到约10到20秒。当这种图象信息、电梯监视诊断数据和通话装置的声音数据一起在同一电话线上以时(间)分(割)制发送时,电梯厢体内部和监视中心之间的通话被打断的时间可以缩短。电梯厢体内的乘客的心理不安全感得以缓解。
当电梯厢体内的图象发送到电梯监视诊断装置时,来自电梯厢体内的照相机的图象信号由一设置在电梯厢体内的图象压缩装置通过数字化加以压缩。这样,图象信号的传输可以采用双绞线电缆而不需要使用同轴电缆。这样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可以更为明了。
图1是本发明的一电梯监视诊断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远距离电梯监视诊断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图象压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象再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监视中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数据传送控制约定或协议的示意图;
图7是图象线性预测误差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线性图象模型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表示整个发送电梯厢体内图象的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电梯监视诊断装置的硬件的结构图。图3是设置在电梯厢体中的图象压缩装置的硬件的结构图。图4是设置在电梯管理室中的图象压缩装置的硬件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监视中心装置的硬件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8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换能器/变压器组件
- 下一篇:磁性灭弧型电气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