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仿象牙工艺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9299.4 | 申请日: | 1991-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6C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0 |
发明(设计)人: | 姜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珊 |
主分类号: | B44C3/04 | 分类号: | B44C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象牙 工艺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仿象牙工艺品的方法,属于工艺装饰技术的范畴。
CN-1046763和CN-1032946公开了一种夜明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应用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填料滑石粉(5~15%),为达到仿象牙和仿玉石的效果(主要在密度方面的效果),还在制品中埋入铸铁件,该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仿象牙的效果不好,正品率低,造价也较高,尤其不适于制作小件的工艺品。
CN-1041916公开了一种仿牙雕美术人型的制作方法及制品,其方法步骤为:设计美术人体的效果图,按图制作模具,将按比例配好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液浇入模具成型为人型人体,完全固化后的人型人体经表面处理(磨活)、清洗、凉干,随后进行彩活着色、烘烤,烘烤后的人型人体经着装、配饰,得到美术人型。其中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液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滑石粉,还包括小量钛白粉、颜料。其中的人型人体的非裸露部分以水泥、木材、石膏或锯末或其它材料代替,并用粘接剂将它与裸露部分粘接。该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达不到仿象牙的效果,制作工艺复杂,造价也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更好的制造仿象牙工艺品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得到的制品仿象牙的效果好,工艺简单,正品率高。
本发明的制造仿象牙工艺品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制作模具;
(2).配制原料;
(3).把配制好的原料浇入或刷涂在模具中;
(4).固化制品;
(5).制品的最后表面处理;
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原料的主要组成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滑石粉、钛白粉、石黄,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固化剂和促进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滑石粉之间的重量配比为1∶(0.5~2.0);上述的原料的准备过程为:
a.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连续或断续加入1~5%上述聚酯树脂重量的表面张力调节剂;
b.加入1~5%上述聚酯树脂重量的脱色剂。
c.以上述的比例加入滑石粉。
本发明的一种制造仿象牙工艺品的方法,工艺步骤简单,所制造的仿象牙制品的仿真程度高,不但可以仿象牙本色,而且可以仿出象牙脱色后的效果,制作过程中的正品率高,对上述聚酯树脂原料的要求低,尤其适于制作小件仿象牙工艺品,制品的价格低。
本发明的方法的基本制作步骤与现有技术大体相同,由以下步骤组成:
(1)制作模具;
(2)配制原料;
(3)把配制好的原料浇入或刷涂在模具中;
(4)固化制品;
(5)制品的最后表面处理;
该方法中可应用浇注或刷涂的工艺来制造仿象牙制品,或者同时应用两种工艺。
其中原料的主要组成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滑石粉,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固化剂和促进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滑石粉之间的重量配比为1∶(0.5~2.0),掺入较高比例的滑石粉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对仿象牙效果的达到也有帮助。
其中原料的准备过程为:
a.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连续或断续加入1~5%上述聚酯树脂重量的表面张力调节剂;
b.加入1~5%上述聚酯树脂重量的脱色剂;
c.以上述的比例加入滑石粉。
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表面张力调节剂可以一次加入;也可以分二次加入,二次加入的时间相差半小时以上,第一次加入量为上述的聚酯树脂重量的0.5~3%,第二次加入量为上述的聚酯树脂重量的0.5~2%。采用二次加入,可以更好地消除聚酯树脂在搅拌过程中混入的气泡,第一次加入表面张力调节剂,事实上起到发泡的作用,第二次的加入,事实上起到对已发出的气泡进行消除的作用,这样得到的制品的气眼极少,最后的修整工作量大大下降,正品率可达99%以上。
在上述的加滑石粉步骤中,在前或同时或在后加入1~5%上述聚酯树脂重量的钛白粉(TiO2)和/或石黄,单纯加入钛白粉可以仿出象牙脱色后的效果,加入石黄或同时再加入钛白粉,可以仿出象牙本色,增加仿真的效果,上述的滑石粉、钛白粉的粒度为300目以上。
上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采用191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或196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或103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或其任意的组合。为增加产品的机械性能,可以在上述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调入10~30%的192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或197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或其任意的组合。这些均属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应用方面的普通技术,在此不必细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珊,未经姜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2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二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压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制备氢化芴衍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