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顶三角煤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9693.0 | 申请日: | 199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21 |
发明(设计)人: | 吕康成;王晓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康成;王晓利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平,王俊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顶三角煤的回收方法,尤其适用于用放顶煤方法开采的顶板较稳定、有一定控顶距、厚度在4~6米的近似水平煤层及水平分层的急倾斜煤层。
现有的放顶煤回收方法主要是在壁式工作面最后两排立柱之间设置刮板运输机,顶煤自落或爆破崩落后,一部分顶煤落到运输机上被直接运走,另一部分顶煤则落在最后一排立柱与采空区的矸石之间,形成放顶三角煤。放顶三角煤要靠人力用铁耙耙到运输机上,故劳动强度大,不安全,且回收率较低。没能回收的煤炭,一方面造成资源损失,另一方面经常自燃发火,给正常生产造成极大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作业空间安全,劳动生产率高,煤回收率高的放顶三角煤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放顶三角煤回收方法,刮板运输机3设置于工作面最后两排立柱1、2之间,刮板运输机4设置于巷道11内,其特殊之处是:刮板运输机4上设置有双辊筒耙矿绞车6,在工作面最后一排立柱1的后面设置有耙斗5,所述耙斗5的尾轮7固定于巷道8的壁面,耙斗5的前导向轮9和后导向轮10均固定于巷道11的壁面上,耙斗5的尾绳15经尾轮7和后导向轮10接于双辊筒耙矿绞车6上,耙斗5的牵引绳14经前导向轮9接于双辊筒耙矿绞车6上,在双辊筒耙矿绞车6的控制下,牵引绳14和尾绳15使耙斗5平行于最后一排立柱1往返运行,将落在采空区的放顶三角煤12耙到刮板运输机4上,由刮板运输机4将煤运离工作面。
本发明的工作面回退时,巷道8和巷道11的工作面滞后于最后一排立柱1,巷道滞后部分不放顶煤,并用立柱支护。
本发明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采煤工作面平面布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煤工作面布置的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图2,工作面回采时,先在最后两排立柱1、2之间装设刮板运输机3,在巷道11内装设刮板运输机4,然后放最后一排立柱1后面的顶煤。放落之顶煤,一部分穿过最后一排立柱1落到刮板运输机3上,经刮板运输机3和4运离工作面;另一部分落在最后一排立柱1与采空区矸石13之间,形成放顶三角煤12。在最后一排立柱1的后面设置耙斗5,耙斗5的尾轮,固定于巷道8的壁面上,耙斗5的前导向轮9和后导向轮10均设置于巷道11的壁面上,耙斗5的牵引绳14经前导向轮9与设置于刮板运输机4上的双辊角耙矿绞车6相接,耙斗5的尾绳15经后导向轮10接于双辊筒耙矿绞车6上,双辊筒耙矿绞车6可骑放于刮板运输机4上,以便移运。双辊筒耙矿绞车6操纵牵引绳14和尾绳15,可使耙斗5平行于最后一排立柱1往返运行,将放顶三角煤12耙到刮板运输机4上将煤运离工作面。为了作业安全,工作面回退时,巷道8和巷道11在回退时应滞后最后一排立柱1一定距离,滞后部分不放顶煤,并用立柱适当支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提高了放顶三角煤的回收率,大大降低了采区煤的自燃发火。
2、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工作面布局合理,作业空间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康成;王晓利,未经吕康成;王晓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多层次金属花纹之制造方法
- 下一篇: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