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无级行星齿轮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1109749.X | 申请日: | 199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42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英伟 |
主分类号: | F16H3/76 | 分类号: | F16H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1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无级 行星 齿轮 变速器 | ||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行星齿轮式自动无级变速器。
在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出版的《汽车的传动系》,统一书号15044·4527,第157页~167页介绍的一种汽车后桥差速器,由1根十字轴上组装着2个中心圆锥齿轮之间啮合着2个行星圆锥齿轮所组成。2个中心圆锥齿轮齿数相等,称对称式差速器,2个中心圆锥齿轮齿数不相等,称不对称式差速器。十字轴的运动可以分解成2个中心圆锥齿轮的运动,或将2个中心圆锥齿轮的运动合成十字轴的运动,以实现差速的目的。不足之处只能把1个运动分解成2个运动,或者把2个运动合成1个运动,不具备变速器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把1个运动分解成2个运动,2个运动又合成1个运动,使之具备自动无级变速性能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附图1是自动无级行星齿轮变速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齿轮(1)、齿轮(3)、齿轮(5)、齿轮(7)是中心圆锥齿轮。齿轮(2)、齿轮(4)、齿轮(6)、齿轮(8)是行星圆锥齿轮。齿轮(9)、齿轮(10)、齿轮(11)、齿轮(12)是圆柱齿轮。
十字轴(13)和十字轴(14)分别组装在壳体(15)上面,十字轴(14)上面组装着由齿轮(1)和齿轮(3)之间啮合着齿轮(2)和齿轮(4),齿轮(1)与齿轮(9)固定联接,齿轮(3)与齿轮(12)固定联接。十字轴(13)上面组装着由齿轮(5)和齿轮(7)之间啮合着齿轮(6)和齿轮(8),齿轮(5)与齿轮(10)固定联接,齿轮(7)与齿轮(11)固定联接。齿轮(9)与齿轮(10)啮合,齿轮(11)与齿轮(12)啮合。这样就组成了2根十字轴上各组装着由2个中心圆锥齿轮所组成的自动无级行星齿轮变速器。十字轴(13)的转动被分解成齿轮(5)的转动和齿轮(7)的转动,齿轮(5)的转动通过齿轮(10)、齿轮(9)传递到齿轮(1),齿轮(7)的转动通过齿轮(11)、齿轮(12)传递到齿轮(3),齿轮(1)、齿轮(3)的转动通过齿轮(2)、齿轮(4)合成十字轴(14)的转动。利用齿轮之间的齿数差,通过转动的分解和合成,十字轴(13)与十字轴(14)速比则不同。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具备自动无级变速性能。
2.可以实现增速和减速的变速范围。
3.动力3路传递。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齿轮(2)~齿轮(12)分别是30个齿,齿轮(1)20个齿。
十字轴(13)转动时形成了齿轮(6)和齿轮(8)的公转,齿轮(6)和齿轮(8)又可以在自心的轴上自转,这种自转和公转可以使齿轮(5)和齿轮(7)产生各自的转动,齿轮(5)的转动通过齿轮(10)、齿轮(9)传递到齿轮(1),齿轮(7)的转动通过齿轮(11)、齿轮(12)传递到齿轮(3),齿轮(3)和齿轮(1)又以各自的转速通过齿轮(2)和齿轮(4)自转和公转,产生十字轴(14)的转动。如果齿轮(5)不转动,十字轴(13)转动5转,齿轮(7)转动10转,齿轮(3)也必须转动10转,十字轴(14)则转动6转,这是一种增速变速。如果齿轮(7)不转动,十字轴(13)转动5转,齿轮(5)转动10转,齿轮(1)也必须转动10转,十字轴(14)则转动4转,这是一种减速变速。如果齿轮(6)和齿轮(8)不自转、只公转,十字轴(13)和十字轴(14)转速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英伟,未经刘英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7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示导航系统装置
- 下一篇:多胺药物-树脂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