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防盗的机动车应急自动刹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109750.3 | 申请日: | 199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1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明;陈建华;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明;陈建华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R25/08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机械工业厅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守正 |
地址: | 34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机动车 应急 自动 刹车 装置 | ||
本发明专利属于车辆制动装置,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具有蹄式制动器的机动车上、用电子密码防盗报警、在紧急状态下自动刹车的装置。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汽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由于不良分子的存在,偷盗汽车的作案手段日益提高,普通锁具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国专利CN87208923U(88.2.24.公告)提供了一种“密码式汽车电子防盗器”,它利用继电器控制回路。靠可控硅触发端与密码开锁触发电路输出端相联,来控制电源的通断;利用计数器输出端与声控电路相接,一旦伪按即声响报警;利用有暗藏开关的车门开关报警触发电路来提示关门。但是它一旦被人剪断电源输出导线,则全部防盗功能立即丧失,车辆可被人拖走,或通过简易接线而发动开走。最近我国深圳市出售一种CMOS集成块构成的编解码器-yyH26/27/28,利用编码器接收传来的编码、解码器识别编码,若编码有效则由V.T.端输出一个高电平,可以广泛用于保安系统,但未见用于机动车制动的报导。
另外现有的机动车辆,若遇刹车系统机械和油(气)路故障,或遇蹄式制动片打滑等,造成不能制动或制动不灵,容易发生事故。中国专利CN88105241.8(89.10.18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应急制动、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结合型制动气室”。采用前、后气室和储能弹簧。一旦气压不足或管道破裂,弹簧力释放进行制动,但是它仅适用于气刹制动车辆。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创造的技术任务是在不改变机动车辆原有的结构功能前提下,设计一种具有编解码器的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对传来编码的识别,来控制停车状态时对驱动轮毂抱紧的超越离合器的离合,实现防盗报警;通过对触动开关的触动,实现应急自动制动。
本发明创造通过以下主要结构内容实现技术任务。
能防盗的机动车应急自动刹车装置具有由电源、键盘、编解码器、电子开关、喇叭等组成的能识别伪码报警、有效码从输出端输出的电子控制装置,和对驱动轮毂进行制动的附加刹车装置等构成,特点是电子控制装置还有由总开关KK连接的触动开关K1及与K1并联的若干辅助触动开关K2-Kn、连接电磁铁J1、换向开关KA组成的制动电路,和连接解码器有效码输出端的继电器J0、电磁铁J2、继电器J0控制的常开触点J01等组成的解除制动电路。离合传动系统由可绕支点转动的拨杆、连杆及由J1、J2构成的自锁电磁铁等组成,并且拨杆分别与连杆、自锁电磁铁的衔铁相铰联。超越离合器由与轮毂内圈紧固的附加法兰盘,与法兰盘滑套的离合体座,离合体座与机架固联,其上开有若干楔槽、楔槽内装有滚柱和弹簧等组成。并且电磁铁J1、J2的衔铁上分别有能互相嵌卡自锁的凸起和缺口,开关KA由电磁铁J1或J2的衔铁触动换向,触动开关K1置于刹车踏板或手刹杆的工作行程处。
其结构内容还包括:触动开关K1可用触动开关K1′串连拉断行程开关K1″代替,K1″置联于蹄式制动器二刹车片之间,K1′置于刹车踏板或手刹杆的工作行程处。
本发明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驾驶员踩动刹车踏板或扳动手刹杆,稍后即可触动结合开关K1,使制动电路接通,超越离合器即结合制动。在机动车发生机械故障或油、气路故障时,或刹车片遇油水打滑时,均可实现自动应急制动。
2.由于采用拉断开关K1″,在两驱动轮之一上的蹄式制动刹车片不能动作或动作不灵时(例如发生驱动轮单边制动),也可自动应急制动。
3.可以按装若干辅助开关K2-Kn在便于驾驶员操作的各外露部位,实现多层次的辅助应急制动。
4.机动车停车后,按动开关K1-Kn之一,使车辆用超越离合器制动停车。只有从键盘上正确按入予设编码后,才能启动解除制动电路,使超越离合器分离,方可驾驶前进。如果一旦被人误按输入伪码,解码器即启动电子开关,使喇叭报警防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明;陈建华,未经王正明;陈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