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笔二维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及其键盘无效
申请号: | 91109879.8 | 申请日: | 199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58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1 |
发明(设计)人: | 莫积钧;谢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积钧;谢志达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计算机 汉字输入 方法 及其 键盘 | ||
我国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我国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表形为主要特征的汉字,由于形体复杂,字数众多,在初学和使用中都有一定的困难。在世界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以来,汉字的生存遇到严重的挑战。经过多年来我国科技人员的奋斗攻关,使汉字输入电脑的速度超过了西文,在文中信息处理技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正式推出的汉字键盘输入方法已数以百计。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汉字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为:“容易学的打不快,打得快的太难学。”“容易学的打不快”的汉字输入法主要有拼音码和笔形码,其打不快的主要原因是重码率高,码长太长。“打得快的太难学”的输入法主要有以字根拼形组字为基础的几种较先进的汉字形码输入法,难学的主要原因是字根排列规律性差,取码规则多,记忆负担重,所以很难学。目前,国内外汉字编码的方法虽然很多,但还不完美,拿不出中外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
我们在研究已有的计算机汉字键盘输入方法的基础上,以既容易学又打得快为目标,研究汉字键盘输入的新方法。
我们依据汉字是象形二维拼形组字和形音的分离的特点,从汉字中提取二维拼形信息和语音信息,形成五笔二维编码系统。
汉字的五种基础笔画是在汉字的多笔和六笔演化而来的。它首先在1937年出版的《辞海》第一版上采用,此后,又为《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数十部字典、词典所使用,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又经过科学的论证,按照它的使用频度,以横、竖、撇、捺(点)、折的顺序排列,并为国家标准所认定,成为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对此,汉字的键盘输入法也不能例外。
根据国家标准GB2313-80,选取横、竖、撇、捺(点)、折作为五种基本笔画。其中横包括短横(一)、长横(一)、横提();竖包括短竖(丨)、长竖(丨);撇包括短撇(丿)、长撇(丿);捺()包括点(丶);折(乙)包括(),如图3所示。
五笔二维计算机汉字输入法,使用一种按照字根首笔为纵标(简称行),次笔为横标(简称列)的汉字字根总表,即图1。字根的首笔按照横、竖、撇、捺、折依次定义其行的代号为1、2、3、4、5。字根的次笔也按照横、竖、撇、捺、折依次字义其列的代号为1、2、3、4、5。汉字在编码时,首先按汉字标准楷书书写的顺序,把汉字拆成字根。然后按照其在字根总表中行与列的位置,确定字根的代码。字根的首、次笔按照汉字标准楷书的书写顺序确定。字根按照其首笔、次笔确定其在字根表的位置及其代码。当字根是横、竖、撇、捺、折五种单笔画时,则依次确定其在字根表中的代码为10、20、30、40、50。只有个别字根按照其首笔确定其在字根表中的位置和代码。这种以字根的首笔为纵标,次笔为横标的字根总表,规律性强,既直观简单,又易学好记、有高小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一学就会。汉字的字根代码是汉字形-音组合编码和音-形组合编码的基础和依据。
五笔二维计算机汉字输入法采用标准通用键盘。汉字拼音字母码与汉字字根代码在标准通用键盘中混合使用。汉字拼音字母码的排列完全按照标准通用键盘的英文字母排列。二维排列的汉字字根总表中的代码(10、20、30、40、50;11、12、13、14、15;21、22、23、24、25;31、32、33、34、35;41、42、43、44、45;51、52、53、54、55。)按照图2所示排列在标准通用键盘上,共30个键。每一组字根的代码对应一个键位。严密有序,对汉字和字汇的输入,可以实现高速盲打。这样就使标准通用键盘成为汉字形-音组合编码输入或音-形组合编码输入的中文键盘。利用这个键盘可以组合出国标字库6763个以上的汉字和数以千、万条中文词汇。专业人员利用这个键盘和本发明的输入方法,每分钟可输入100-200个汉字,非专业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几天的训练或自学,可以轻松自如地进操作,无疑将加速我国电脑应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本发明提供了“五笔二维形-音”及“五笔二维音-形”两种输入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积钧;谢志达,未经莫积钧;谢志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