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生物组织包埋剂和包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11069.0 | 申请日: | 199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79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6-02 |
发明(设计)人: | 蔡立刚;王健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44 | 分类号: | G01N33/544;G01N1/28;C12N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惠忠 |
地址: | 43003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组织 包埋剂 包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组织包埋技术
生物组织包埋法是生物技术领域常用的方法。传统的包埋方法有石腊包埋法和塑料包埋法。前者存在有制作过程长(达2天左右)。组织内脂质成份不易保留、容易引起组织细胞收缩、对大多数酶的活性有不良影响、以及不能做源浮染色等不足;后者则存在有不能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需要昂贵的配套器材等不足。七十年代开始应用的恒冷箱切片机虽然具有速度快和既能做酶组织化学染色、又能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但却存在有难以制作5μm以下的较薄切片和连续切片,以及因冷冻而造成细胞结构不清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目前常用包埋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生物组织包埋方法和相应的新的包埋剂,使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速度快、既能作酶组化反应切片又能做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切片,并且对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组织包埋剂由下列物质组成:(为重量/体积百分比)
丙烯酰胺 10.00~14.00%
甲叉双丙烯酰胺 0.28~0.67%
三羟三甲基甲烷 1.80~2.70%
柠檬酸 1.22~1.43%
柠檬酸钠 7.50~1.50%
蔗糖 0.50~3.50%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上述包埋剂的新的生物组织包埋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将拟切片的组织用固定剂(如: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等)固定之后水洗半小时,或直接将拟切片的组织置入盛有上述包埋剂的容器中浸泡1至3小时,加入促凝剂(过硫酸胺溶液和TEMED溶液)。凝固后取出切块将切放入硅胶干燥器中3至8小时使其硬化。硬化后即可在普通石腊切片机上切片,将切片置入水中展开后贴片或薄片染色。
配制新型包埋剂的实施例:
取:丙烯酰胺 12.00克
甲叉双丙烯酰胺 4.50克
三羟三甲基氨基甲烷 2.30克
柠檬酸 1.25克
柠檬酸钠 10.00克
蔗糖 1.50克
将上述物质分别或混合后加入100毫升水溶液中使其溶解,即制成100毫升新型包埋剂,该包埋剂宜在4℃条件下保存。
促凝剂的配制:取过硫酸铵0.1克溶于5毫升水溶液中:取TEMED0.1毫升加水5毫升,将二液混合即制得10毫升促凝剂。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包埋剂和组织包埋方法,其包埋时间短,为8~10小时,且成本较目前使用的组织包埋方法低,操作简便,利于推广和基层单位应用。该包埋方法能制作出较薄的切片(在0.5μm以下)。用该方法包埋作出的切片既能做酶组化反应,又能做免疫组化反应,对组织结构的保存比较好,优于目前使用的包埋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11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