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大功率发射电子管的设计组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11979.5 | 申请日: | 199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13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朱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自文 |
主分类号: | H01J21/20 | 分类号: | H01J21/20;H01J19/42;H01J9/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大功率 发射 电子管 设计 组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广播通讯设备中的真空电子管。
目前,在广播通讯设备中使用的大功率管发射电子管,一种是国内制造的FV-106Z,其设计功率指标为800KW;另一种是美国制造的1202型,发射功率为2兆瓦。上述两种类,均是一支独立的真空器件的单支管,但是随着电子管的功率变大,诸电子管体积随之加大,阴极和栅极细丝框架结构也随之加大,由于处在高温工作条件下加之本身的重力作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细丝框架产生凹凸变形,(通常阴极工作温度约2000℃),其凹进去的地方导致电子管参数变坏,凸出来的地方导致阴极、栅极之间的短路,使电子管的寿命缩短。
一栅极是由0.3毫米厚的钼板,用光刻的方法制成栅极网,垂直方向呈菱形网格,卷成比阴极直径大0.6毫米的栅极网筒(栅极工作温度约1100℃),处于高温下的钼栅极网格,在其本身重力的作用下,同样会使栅极网筒面产生凸凹变形,从而导致阴极与一栅极之间、一栅极与二栅极之间短路,致使电子管的寿命终了。
由于在机器加高电压时,闪落、打火,致使高压加不上去,使电子管真空度变坏;另一方面由于焊缝过长,增加慢漏的或燃可能性。如FV-106Z焊缝长达700cm,而输出功率125kw的FV-104Z,它的焊缝只有120cm。FV-106Z比FV-104Z慢漏气的或燃率高6倍,这是特大功率电子管寿命短的主要原因,通常FV-106Z的工作寿命为500小时。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多元大功率发射电子管的设计组合方法,利用设计改进的单元管使之合理组合并联,构成一整体的大功率电子管,避免和解决了由于电子管随功率变大,结构体积随之变大的弱点,从而达到了多元大功率电子管,使用寿命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至少采用了两个以上改进后的单元管,将各单元管的阳极端用压板安装固定在一个阳极法兰盘上,使之各单元管的内、外阴极环、一栅极、二栅极环上带有导流带,分别并联有共同的阴极内引出环、阴极外引出环;一栅极引出环、二栅极引出环;通过固定夹(9)将各引出环(1、2、3、4)固定隔开,使之构成一个整体大功率发射电子管。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①制造简单。生产制造大功率电子管时,不需要特殊的专用大设备,适应各大电子管厂的制造。
②使用费用低。发射机工作1小时,发射电子管的使用费用为80元/小时,可降低现有使用费的8倍。
③取消了钛泵,慢漏气可能性小。
④使用寿命长。由于采用多元管构成的大功率电子管,不需增大阴极、一栅极和二栅极的框架结构和体积,减少了各极间的变形而造成的短路,延长了使用寿命,可提高保持使用寿命3000小时。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见附图1的实施例。将两个改进后的单元管,组合在一起,将各单元管的阳极(5)端,置入在一个构成阳极的法兰盘(12)内,用压板(6)压紧,使其固定成一体。将两单元管的内阴极环并联后,采用由软紫铜材料构成的内导流带(7)连接在一个由黄铜材料制成的共同阴极内引出环(1)上;两单元管的外阴极环,并联后,采用软紫铜材料构成的外导流带(8)连接在一个由黄铜材料制成的共同阴极外引出环(2)上;将两单元管的一栅极环并联后,用软紫铜材料构成的导流带(10)连接在一个用黄铜材料制成的共同一栅极引出环(3)上;两单元管的二栅极环并联后,用软紫铜材料构成的导流带(11)连接在一个黄铜材料制成的共同二栅极引出环(4)上,再采用陶瓷固定夹(9)分别将各引出环限定隔开,以防止各极间的接触。采用多元管构成的大功率电子管的参数应附合下列计算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自文,未经朱自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11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