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式30度旋转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1202370.8 | 申请日: | 1991-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4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7-17 |
发明(设计)人: | 傅胜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胜青 |
主分类号: | H01H19/64 | 分类号: | H01H19/6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培硕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30 旋转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开关,尤指一种具有30度角旋转的开关。
旋转开关使用范围甚广,尤其近年来在电脑上的使用更为广泛;而一般转换开关是由一上层电源输入端板,一下层电流输出端板和其间的导通簧片所组成,其常见的缺点为:
1.焊线时易烧坏。
2.簧片接触不稳。
3.旋转角度公差要求小。
4.成本高;例如同样的一对二机种,30回路端板需要10片。
并且其簧片与端板接触面较窄小,往往会产生同一电流跨触二脚,使之短路,造成损失,且该旧式开关端子为悬空如图6中A与B所示,故接触导电的稳定性较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一般旋转开关的弊病,而加以改进成为电源输入与电流输出组合在同一端板上,配合一导通簧片,可达到与之同等的功效,且电流输出端子成30度角,使具有更佳的接触面;端板上端子背面则为一层制成辐射状的护肋,可使端子保持稳定,其在端子外端焊接电线时,不致造成塑胶熔化松动,可保持簧片接触优良诸多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密封式30度旋转开关,其主要由一上夹件,一下夹件,多组端板及旋钮组成;其中多组端板将电源输入端子和电流输出端子,以塑胶注射成型方式予以结合成一端板;每片电流输出端子是成30度角排列,近中心内层为输入电源端子,外层则为输出电流端子;并且该端板为以塑胶注射成型的环片状,且端板背面为制成辐射状护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端板制法,及其中的每片电流输出端子成30度排列,确可达到如前所述的功效,不但节省成本,导电稳定性佳,装配及制造容易,且此种回路排列形式,为前所未见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端板俯视图及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端板仰视图及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中簧片与端板关系图;
图6为旧式旋转开关中,上下端板与簧片关系示意剖面图。
参阅图1及2所示,该图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立体图及分解图,该旋转开关主要一上夹件10,一下夹件13,多组端板11及旋钮16所组成;其中多组端板11是将电源输入端子17和电源输出端子18,19,以塑胶注射成型方式予以结合成一端板(如图3所示);电源输出端子18,19的相互间角度是各成30度排列,近中心内层为电源,外层则为输出电流二端子,以这种设计的多片回路可为1对2有6组,1对3有4组,1对4有3组,1对6有2组,端子间电流导通是由其上方多组导电簧片所触通,簧片形状为如图5中的20所示,该多组簧片是扣在固定片12下方,这样旋转旋钮16则可达到切换功能;而且端子为以塑胶注射成型予以结合成环片状,且端板背面制成为如图4所示的成辐射状护肋111,其可使端子外端焊接导线时不致因受热熔化而产生松动,影响与簧片接触导电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的回路排列方式,除可比旧式旋转开关(图6所示)节省成本约40%外,旧式开关须有一电源输入上端板21,一电流输出下端板22和一簧片固定板2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开关在簧片碰触导通效果上,可更确实地同平面接触,不致如旧式开关那样可能同时导通二输出电流端子,造成短路,使机件受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胜青,未经傅胜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2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