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封闭水导热远红外振动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91203164.6 | 申请日: | 1991-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0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山;王藏珍;王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山;王藏珍;王岚 |
主分类号: | F26B3/30 | 分类号: | F26B3/30;F26B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导热 红外 振动 烘干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导热远红外振动式烘干机。
现有技术中比较先进的远红外振动式烘干机,例如,日本专利昭52-132826是由装有远红外发射体的水平振动输送机,起传送作用的振动式提升机和物料贮存箱三部分组成,这种结构比较复杂,造价高,占地面积也很大。此专利中装有远红外发射体的水平振动输送机的烘干装置是由长方体输送箱和相当于箱盖的长方体防护罩组成。防护罩内的底部上装有三个等间隔的远红外发射板,输送箱的上半部装有金属多孔板,用来输送物料,金属多孔板与输送箱底部形成一气流通道,可流通气体减薄物料周围的蒸汽膜,由于输送箱长度的限制,远红外发射板尺寸不可能很大,被烘干物料只能在通过远红外发射板下面的瞬间受到热辐射,因此只受到短时间的单面辐射,热传递效果很差,并且由于物料没有和发射板直接接触,因此也没有充分利用热传导来传递热量。而且发射板发射远红外射线的热源是靠加热发射板上的电阻丝来实现的,要连续发射远红外射线,就必须连续供电。这种装置耗电量很大。而输送箱底部的气流通道结构设计得也很不合理,会由此而带走大量的箱体内的热能。又由于输送箱和防护罩外部没有保温装置,热损失也很大,因此热效率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导热远红外振动式烘干机,其设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造价低。电源可间歇式供电且充分利用远红外辐射面积大,照射时间长的优点。合理利用热传导。并采用了良好的保温措施;因此加热速度快,无热量损失。效率高,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导热远红外双螺旋振动式烘干设备,其设备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造价低。其特征在于:
水导热远红外振动烘干设备的结构由双螺旋提升部分〔23〕,恒温排潮部分〔30〕和缓苏冷却部分〔24〕组成,有一园柱形外壳〔7〕将各部分包裹形成全封闭式。双螺旋振动提升部分〔23〕中心的园筒形中心筒〔25〕内装有导热水〔22〕,加热后用管道泵〔9〕驱动循环。中心筒外壁〔26〕和螺旋型料槽背面〔4〕涂有驱水远红外涂料〔29〕。螺旋提升部分〔23〕的外围装有隔振保温套〔5〕它有缓苏冷却部分〔24〕和恒温排潮部分〔30〕压紧形成整体。隔振保温套〔5〕是一层弹性好泡沫塑料。
全封闭水导热远红外双螺旋振动式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缓苏冷却部分〔24〕和恒温排潮部分〔30〕的顶部装有引风部件〔13〕。缓苏冷却部分〔24〕内装有三角形通风道〔12〕的底面为筛孔板,通过引风部分〔13〕将缓苏冷却部分中的空气,送入恒温排潮部分〔30〕由烟道管〔27〕加热。带水份的空气通过筛孔进入双螺旋振动提升部分〔23〕的料层〔21〕,而后进入排潮通道〔33〕,经管道〔34〕,进入除尘器〔35〕排出。
这种烘干设备其特征还在于:被烘物料。由料口〔3〕进入双螺旋振动提升部分〔23〕。第一次加热烘干。由出料口〔6〕进入恒温排潮部分。有烟道管〔27〕第二次加热烘干。被烘物料由料口〔3′〕再进入双螺旋振动提升部分〔23〕,第三次加热烘干。由出料口〔6′〕进入缓苏冷却部分〔24〕进行缓苏排潮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为振动螺旋提升式,其振动为铅垂方向的直线振动和绕铅垂中心轴的扭转振动。两个运动的合成在螺旋形料槽上的各点形成一个固定方向的振动(各点振动不同)。由于本实用新型螺旋提升〔23〕结构设计,这个运动满足了运动条件 (Aω2sinβ)/(gcosα) >1,(A振辐,ω圆频率,β抛射角,α升角,g重力加速度)。将物料斜抛离开料槽。形成物料在螺旋槽体上向上跳跃。这种跳跃使物料相对周围的空气有一个相对运动。它可以减薄物料周围的蒸汽膜。有利物料水份的蒸发。这样也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入空气对流使部分热量损失掉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导热全封闭结构,对物料及环境无污染。且充分利用远红外辐射面积大,照射时间长的优点。合理利用热传导。并采用了良好的保温措施。因此加热速度快,无热量损失。效率高,节省能源。
附图1为双螺旋振动提升部分铅垂立面剖面图。
附图2为全封闭水导热远红外双螺旋振动烘干设备铅垂立剖面图。以上为最佳实施例简图。其结构说明如下:
激振器〔1〕,弹簧〔2〕,进料盘及料斗〔3〕,螺旋形料槽背面〔4〕,保温套〔5〕,出料口〔6〕,外壳〔7〕将机固紧。风门〔8〕,管道泵〔9〕,溢水箱〔10〕,排气口〔11〕,进气口〔12〕,引风机〔13〕,物料〔14〕,筛孔板〔15〕,水份测量器〔16〕,出料闸门〔17〕,放水阀〔18〕,调解阀〔19〕,螺旋形斜槽〔20〕,物料〔21〕,导热水〔22〕,双螺旋提升〔23〕缓苏冷却〔24〕中心筒〔25〕,中心筒外壁〔26〕,冷却室〔27〕,三角形烟通道〔28〕,驱水远红外涂料〔29〕,恒温排潮〔30〕。检查孔板〔37〕轴流风扇〔31〕炉子〔32〕,放气阀〔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山;王藏珍;王岚,未经王国山;王藏珍;王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31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