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体自流水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03541.2 | 申请日: | 199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0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卫文 |
主分类号: | B63J2/12 | 分类号: | B63J2/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7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自流水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是船用发动机的必备附件,它利用海水循环带走淡水热量流入大海,从而达到冷却淡水的目的。不合理的循环方式无法得到好的散热效果,它所产生的后果将直接影响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寿命缩短。申请号90205936.X的自然水冷却器的构思立足于将冷却器浸泡在海水中,让自然海水在水管束外壁窜流,借助海水流速或螺旋浆推进水速来冷却在水管束内经1-3个流程流动的船用发动机排出的带有热量的淡水来达到冷却目的。该发明技术解决了船用发动机的淡水冷却问题,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和增加寿命,但该发明也有其不足,特别是遇到冷却器损坏的大、中型货轮,而附近又没有浅滩或进船坞不便,尤其是长期停泊在水中,这时就无法进行拆卸修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拆维修都很方便、冷却效果好的船用自流水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连接发动机的淡水管与热交换器中的铜管进出水两端连接,有一路淡水管设有淡水泵,发明的要点是将敞开式的热交换器用壳体将其封闭,设置在船内与船底板固定,为了保证该交换器内的水管束能浸没在海水中,交换器必须设计成低于船在空载时船体的水位。交换器的两端面沿船前后方向位置固定着大口径的海水管,它的另一端与船底板形成α角连接,海水管进出水管中装有控制阀门,以便维修时关闭,进口处装有滤网,便于阻挡大海中的杂质带进交换器。海水靠船速产生的流速和螺旋浆推进水速在淡水管束外壁窜流来冷却水管束内带有热量的淡水,被冷却的淡水经淡水泵泵入发动机形成循环用水。
该实用新型为冷却器的拆装维修提供了方便,它不用海水泵,海水利用船速产生的水速带走淡水热量,因为大口径的海水管流入的是大流量水,可消除进出口温差,传热效果好,也不存在传热效果下降问题,因淡水管束外侧不断受海水冲刷不易积垢,管内淡水仍在直流,流速均匀,也不易积垢,因此,使传热能力稳定。冷却效果好,解决了大、中型货轮长期停泊在水中的维修困难。
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船体自流水冷却装置的实施例从附图可知,发动机(3)通过淡水管(1)与热交换器(5)铜管进出水两端连接,其中一路的淡水管(1)装有淡水泵(2),经过冷却的淡水经淡水泵(2)泵入发动机(3)。热交换器(5)即在壳体内设置互相平行且具一定间距的铜质水管束,将敞开式的现有技术改进为封闭结构,它固定在船内底板上,为了保证交换器(5)的水管束能浸没在海水中得到连续冷却,交换器必须设计成低于空船时的船体水位。交换器(5)壳体两端面分别装有大口径的海水管(4),通过法兰连接,海水管(4)的另一端与船底板孔法兰连接,按船的前后方向位置安装,它与船底板形成α≤40°的夹角,便于海水畅通无阻的流入,海水管(4)上设有可启闭管路的控制阀门(6),其进口处是孔径约12毫米的多孔滤网(7)。海水管(4)的截面积必须大于或等于淡水管(1)截面积的3倍,以其大流量在水管束的间距中充分窜流、冲刷,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当需要拆装修理时,只要关闭海水管(4)进出水阀门(6),即可拆卸交换器(5)进行修理。
本实用新型同时适用于船泊发动机的润滑油、工作油等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卫文,未经陈卫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3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气体推进的玩具汽艇
- 下一篇:液化气罐上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