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流消音器无效
申请号: | 91204059.9 | 申请日: | 199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6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06 |
发明(设计)人: | 潘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船厂 |
主分类号: | F01M1/10 | 分类号: | F01M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17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消音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以消声方法为特点的消声装置,特别是采用隔板抗式和吸音材料组合来减少排气能量的一种消声装置。
目前,消声装置的种类较多,各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其中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隔板抗式消音器,其结构是在消音管筒内设置有几块带网孔的隔板,连接管筒的进出口管均伸入在管筒内,其管口封死,而周边壁上开设若干分布小孔,这样气流在几处均受到阻碍,气流速度被迫降低,以达到消音目的,但这种结构主要依靠几道内隔板,没有解决好气流的缓慢扩散,所以其结果消声量较小,效果不理想。第二种是板和管结合式消音器,其结构是在消音管筒内设置二块以上隔板,隔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小内管,小内管周边壁上开设小气孔,气流主要是在小内管中流动,同上一样,气流受到人为的阻碍,并迫使其改道,降低气流流速,由于其缓慢气流的方式比较强硬,没有注意把缓慢气流的方式与主机的油耗问题结合起来,以致主机油耗较大,消声量不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板抗式和吸声材料结合来减少排气能量的气流消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在管筒轴中心穿接一根内管,用一带多孔的隔板设置在内管和管筒之间,其位置靠近尾端,形成前大后小两容腔,在后容腔内装填有吸音材料,并在该段内管管壁上开设若干小气孔,在前容腔内管管壁上也开设有一段小气孔,使前后两容腔与内管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述的前容腔内还设置有一块带多孔的隔板,此隔板前部容腔内装填有吸音材料,前述的小气孔位于前部容腔有吸音材料这段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将隔板延伸至内管内,其中心为一小于内管直径的通气孔。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有两块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抗性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参见图1,管筒1的轴中心穿接一根二端均外露的内管2,管筒1的两端均有端盖3与内管2的管壁相连接,内管2的一端固连有连接法兰4,用一带多孔的隔板5设置在内管2和管筒1之间,形成前大后小两容腔6、7,即隔板5的位置偏向尾部,在后部容腔7内设置由玻璃棉构成的吸音材料8,在该段内管2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小气孔9,在前部内管2管壁上也同样开设有一段小气孔10,使前后两容腔6、7连通内管2的内腔。使用过程中,排气气流通过不受阻的内管2时,由于内管管壁分布有小气孔,而自然扩散到容腔6内,然后由隔板使自然扩散的气流缓慢气流冲势,同时内腔7内有吸音材料,具备有吸音功能,因而两者结合可大大降低排气气流的噪音。参见图2,在上面所述的前容腔6内再设置一带多孔的隔板11,在隔板11的前部也装填有吸音材料12,内管管壁上的小气孔10分布在隔板11的前 段内,这样吸音效果会更加明显,增加降噪的效果。参见图3,在上面所述的基础上,将隔板5或5、11延伸至内管2内,使其中心形成一小于内管2直径的通气孔13,在排气气流通过时,起节流作用以降低排气气流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油耗低,经有关部门测试,降噪可达34分次(A),油耗损失率为2.44克/千瓦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船厂,未经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4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大便架的高压冲水装置
- 下一篇:热变色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