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风速三用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91205170.1 | 申请日: | 199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74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河毛纺织厂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速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消声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降低噪声的低风速三用消声器。
目前,在工矿企业的某些生产车间中,由于机器的噪音较高,加上空气质量参数较差,不仅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而且也有碍人们的工作情绪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此,人们往往把门窗打开,以使室内噪声扩散到室外去,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导致了噪声的扩散,即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出现了扰民。另外,在冬季门窗的开启又导致了室内温度的下降,而有些生产车间因生产的需要又不允许大开门窗,因而,使夏季的车间内噪声难忍,空气憋闷,极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而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工厂是无法作到利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即使使用空调室内的噪音也无法得到减弱降低,因为,安装空调的车间是不能开启门窗的。所以说,室内的噪声干扰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降低室内噪音,又可减少噪声扩散,还可达到换气通风效果的低风速三用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拐脖状的外表板与拐脖状通道的内层板之间有一空气腔和消声吸附层,在该消声吸附层内填放有消声吸附材料,拐脖状通道的内层板上均布有与空气腔和消声层相贯通的吸噪孔眼,当室内的高噪声和气流经其导入口导入拐脖状通道之后,经过吸噪孔眼的散吸和消声吸附层的吸附以及减噪腔、空气腔的减噪扩散作用,最后经导出孔排入室外大气中。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振动平衡气流噪音作用的空气腔及间隔分布的减噪腔,因而使室内的高噪声气流经减噪腔的容积放大后噪声流强度得到减弱,在此同时通过通道周边吸噪孔眼的进一步扩散后进入空气腔振动平衡,然后被消声层吸附减噪,经实验表明,安装此消声器的室内噪声比不安装此类消声器的同类室内噪声降低了3dbA左右,而对室外的噪声干扰降低了30dbA左右。同时也使室内的浊气得到了排除,达到了通风换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拐脖状的外表板2与其内的拐脖状通道4之间有一空气腔9和一消声吸附层6,形成拐脖状通道4的内层板8是由两层相隔一定间距的薄板构成,内层板8上开设有与空气腔9和消声吸附层6相贯通的吸噪孔眼7,拐脖状通道4全长间隔分布有减噪腔5,在其下部有一与室内相贯通的吸入孔1,其上部有与室外大气相贯通的排出孔3。见图2和图3
拐脖状通道4全长上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以上由内层板8隔构弯曲形成的减噪腔5,减噪腔5之间的段长上是消声吸附层6。见图2和图3
拐脖状通道4的下部的吸入孔1和其上部的排出孔3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两孔口端面相差90度布置。见图1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其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层板是由金属薄板冲制或弯制而成,也可以由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消声吸附层是由消声棉或消声棉和净化过滤材料组构而成,并应按一定容重比填放在薄板夹层内,该装置一般安装在门窗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室内带有噪声的浑浊气流经吸入孔1吸入拐脖状通道4后,经过吸噪孔眼的吸散,空气腔9的融串平衡,减噪腔5的降级减噪以及消声层的吸附消声后排出室外,在吸入至排出的全过程中,噪声得到了降低,空气也经过了过滤和净化,因而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干扰,而且也达到了通风换气的作用,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有效的消声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河毛纺织厂,未经北京清河毛纺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1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舌上具有倒钩的多功能保险门锁
- 下一篇:静压平衡烟尘等速取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