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射流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91205171.X | 申请日: | 199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5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河毛纺织厂 |
主分类号: | F01N1/04 | 分类号: | F01N1/04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射流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用消声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与高速射流出管相连接的高速射流消声器。
目前,国内外对冲床喷气管、喷气织机、风动工具等机械设备所产生的高速射流噪声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在这些设备的周围常产生刺耳的喷射噪声,不仅扰民,也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心身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与上类设备噪声输出源相连接,可降低声级和射流噪声的小体积高效能的高速射流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达到的,在一封闭的壳体内部装设有一封闭式扩张室,扩张室上部贯连有一外探的输出管,输出管外部围套有一二次降噪筒,扩张室底部贯连有一外探的引入管,壳体内壁与引入、输出管及封闭的扩张室之间有一夹腔,夹腔外部的壳体内有一消声材料层。引入、输出管上有若干个与夹腔和夹腔外围消声层相贯通的消声孔,当高速射流通过引入管,扩张室的散扩后,先进入空气夹层减压缓冲,而后进入消声层消声后通过输出管输出。
由于引入、输出管及夹腔外壁上均钻有消声孔,因而使经引入管导入的高速气流在通过消声孔分散,扩张室降压缓冲,空气夹腔的振动平衡,消声层的消声后经二次降噪筒二次降噪后排出,加上引入、输出管沿扩张室横向有适当的安装位置差,破坏了原气流产生驻波的条件,改变了其相位,因而使输出后气流的噪声声压级降低了2~3倍,噪声明显减弱,而阻力损失很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封闭的消声器壳体3内部有一封闭的扩张室6,扩张室6底部贯连有一下探于壳体外部的引入管4,扩张室6上部贯连有一上探于壳体外部、位于二次降噪筒2中的输出管1,引入管4和输出管1沿扩张室6横向相错开一定间距并与扩张室6相贯通,消声器壳体3内周壁3a与其内的扩张室6及引入管4、输出管1之间均有一相互贯通的夹腔9,消声器壳体3与其内周壁3a之间均填放有消声材料层5,引入管4、输出管1及内周壁3a上有若干与夹腔9和消声吸附层5相贯通的消声孔7。见图2和图3
二次降噪筒2为一双层夹套圆筒,双层夹套内填放有消声吸附层5,该夹套圆筒的内层壁周边钻有与消声吸附层5和其内环形空腔8相贯通的消声孔7,其内层壁与其内的上端探于二次降噪筒2上部的输出管1之间有一环形空腔8。见图2
消声器壳体3为矩形或圆形,其内的封闭式扩张室6为矩形或圆形。见图1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3、扩张室6一般采用金属薄板焊制而成,组装前则应先将所用各管钻出消声孔8,然后再焊连到扩张室6上,将扩张室6连同各管置于壳体内,先焊死下端壳板,然后从上部壳体敞口处填放适量的消声吸附材料以形成消声吸附层5,最后焊上壳体上板,再将二次降噪筒2扣套在输出管1的外部并焊死即可。二次降噪筒内夹层上的消声孔7一般在卷焊成筒前先钻好。消声材料一般使用消声棉。以上制造方法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补充,而不是对其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降噪原理是:将引入管4接压缩空气管道、输出管接设备,当高速气流经引入管4排入扩张室后,气流原状态,噪声原波长和相位均由于容积突然加大而被打乱和改变,而在此同时,高速气流也经过了引入、输出管周边的消声孔的分散及夹腔的振动平衡及消声吸附层的吸附降噪,所以其声压级,噪声都有所降低,当气流经过输出管1过程中,又受到二次降噪筒2的再次降噪,因而可使输出后的声压级降低2~3倍,噪声分贝降低10%左右。
由此可见,本高速射流消声器是一种具有有效的减噪消声作用的,结构简单,轻便的高速射流消声器,可广泛应用于具有高速射流的设备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河毛纺织厂,未经北京清河毛纺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1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