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及小型电场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91205437.9 | 申请日: | 1991-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8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谭德精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德精 |
主分类号: | G01R19/155 | 分类号: | G01R19/1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0045 四川省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小型 电场 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磁场理论和电子技术相结合而研制的一种适用于广大电业部门电气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电工、电气安全检验人员及用电家庭对各种交流电的非接触测电及电气检验的微型及小型电场探测器。
当前,在检验导体是否带电的验电笔(器)、装置及仪器方面,国内、外有多种产品,其不足或缺点如下:
(一)接触式验电笔(器)
这种验电笔(器)有高压、低压等多种型式,其不足之处有:
1、不能自检,易损坏,可靠性差。
2、当使用高压验电器时,绝缘材料消耗多,价格高、笨重,且要受下雨气天等限制。
3、一种验电笔(器)仅适用于一种电压等级中使用,工作范围窄。
4、在绝缘损坏或误操作时,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5、国内仅有35KV及以下的验电笔(器),要实施35KV以上各种电压的验电,只能使用绝缘棒代替验电器。验电时,在操作者戴绝缘手套的情况下,手持绝缘棒,根据绝缘棒上端靠近高压带电体时有无火花或放电辟拍声来判断有无电压,操作者提心吊胆,很不安全。
(二)非接触式验电装置或微型及小型电场探测器。
1、非接触式验电装置(CN86-2-09985)
该装置在一定环境下,可通过电场的检查达到验电报警的目的。其缺点是:由于采用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振荡器的无源开关,在一定高压强电场作用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致使弱点是极易损坏;该装置未加保护措施,因而容易失去无源开关作用,导致整个验电装置失效,故可靠性差,使用范围受到限创。适于安装在手表等贴身器件之中,不适用于电气工作人员的验电检查。
2、小型感应测电仪(CN86-2-02436)
该仪器适合三相(或单相)带电电缆带电情况及断点的检测。其缺点是:
(1)受环型探头的限制,使用不便,工作范围窄。
(2)不适于高、低压裸线或架空电力线的验电。
(3)不适于高、低压电器的验电、检查。
(4)探测器信号采用耳机使用不便。
(5)采用分离元件可靠性差。
3、微型及小型电场探测器(G01R29/00 CN2052906U——由本专利发明人发明,授权日90年6月6日)。
该电场探测器在一定电场强度作用下,能指示声、光信号。其缺点是:
(1)结型场效应晶体管BG控制时基电路555的复位端4,工作稳定性差。
(2)时基电路555的3脚输出信号,当电压变化(2.2伏~3.2伏)时,声、光信号不能同步,且输出信号较小。
(3)内部灵敏度调节范围窄,BG离散性不便克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接触式验电笔(器)和国内、外各种非接触式验电装置、测电仪、微型及小型电场探测器等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电压等级交流电的非接触验电及三相负荷平衡情况测试等电气检验的电场探测器,也称作DZ型多功能测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采用微型拉杆天线T接受电场信号并直接与555C的2、6脚相联形成振荡器输出声、光信号的控制开关,并具有R1、R2和C1。
2、在时基电路555C的7脚和8脚之间接有微型扬声器Y1和光信号负载LED1,且LED1的正极与7脚相联,负极与电源正极相联。
3、将Y1换成一个电感器L,在555C的7、1脚及7、8脚之间所接的微型晶体式扬声器Y2输出声信号增大。
4、R2是测电器内部灵敏度调节元件,将R2接在555C的2、6与8脚,2、6与7脚、2、6与5脚之间,其灵敏度依次增高。
5、其电路固定于适合安装其电子元件及电源的空心壳体之中,与工作照明共用一个2.2伏~3.2伏直流电源。
6、使K1、K2不同状态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单独作测电器使用,单独作照明使用以及两者同时使用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是:
1、时基电路555C的2、6脚和拉杆天线T相联结作为接受信号的控制开关,比采用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控制开关稳定可靠,且能降低成本。
2、时基电路555C的7脚输出比3脚输出能达到声、光信号同步,且输出信号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德精,未经谭德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4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