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架及前叉管结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1205619.3 | 申请日: | 199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4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1 |
发明(设计)人: | 谢钦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钦河 |
主分类号: | B62K19/28 | 分类号: | B62K19/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允方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架 前叉 结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及前叉管结合结构。
长久以来自行车从早期作为代步工具,而后被机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取代,而到近几年来随着环保问题及休闲生活受到重视,使得无污染又可促进身体健康的自行车再度赢得人们的青睐,更由代步工具扩展到休闲功能,而现有的自行车不论在外观或材料使用上都有突破性的发展。
一般自行车车体材料多为铁金属或轻巧的铅合金及碳纤维,而车架及前叉管管体与接头的接合方式大致有二:一种是以铜焊焊合方式,另一种则是以粘着剂粘合,其中铜焊焊合方式适用于铁金属车体;而由于休闲生活的需要,主要是对行车方便及对行车速度的要求,笨重而耗力的铁金属车体渐为轻质的铝合金及碳维材料的车体所取代,但因铝合金及碳纤维材料无法焊接,故需以粘着剂粘合;但以粘着剂粘合的结构,常因车体长期受到颠簸震荡及雨水冲淋的缘故,使粘着剂产生硬化而有松脱的情形发生,对使用者来说,此一结构的松脱情形实在是相当危险,并且缩短了车体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架及前叉管的结合结构,以提高自行车管体间的接合强度,确保自行车的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要是由接头、锥形体,迫紧管及一调节螺栓所组成,锥形体、迫紧管及调节螺栓皆套设于接头内,并将车架管置于接头内壁及迫紧管间,藉由调整调节螺栓的螺接长度,使锥形体产生位移,使锥形体的凸条压迫迫紧管,而后迫紧管管体再迫紧车架管体,以获得一较佳的接合强度。
以下结合本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构成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组合剖视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其主要由一直管本体1靠两端位置分设一等长而不同斜向插入的接头10,另配合一锥形体2、迫紧管3及一调节螺栓4共同组成,而依组装迫紧的需要于锥形体2周缘设有数道凸条22,中央设一贯穿孔21供调节螺栓4穿过。
迫紧管3为一单向开口且于一端设有螺孔31的圆筒体,于开口端设有数道约占总长1/3的长槽32,使整个开口端分设成数个迫紧片33而具有向外扩张的弹性。
请再配合参阅图2所示,将锥形体2、迫紧管3、调节螺栓4皆套装于接头10内部,调节螺栓4穿过锥形体2的贯穿孔21与迫紧管3底端的螺孔31螺合,而将自行车车架管体5置于接头10内壁与迫紧管3间,该车架管体5端头亦设有数道与迫紧管3管面长槽32相对应的长槽51;当转动调节螺栓4时,螺栓头底面的抵接面41将压迫锥形体2,使锥形体2产生位移,而位于锥形体2周缘的凸条22恰可卡紧于迫紧管3的迫紧片33上,使压紧插装于接头10内壁与迫紧管3间的管体5的迫紧片52而达到锁固定位的目的;而当自行车行走于颠簸路面时,管体5可能受到来自地面的顶推力量,配合车架的架设组装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分力,其结构大致如图3所示,将使管体5受到向上推挤的力量,而该力量恰可促使管体5更加牢固地与接头10结合,不会有松脱的危险。
另如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将接头10′的端头部份设成具有外管101及内管12的结构,其间即形成一接合槽13,而于内管12端部设有数道长槽121使管口部份形成数片具有弹性的迫紧片122,另于内管12根部设成为一封闭端面14,底端中央设有一圆孔141供调节螺栓4穿装螺入,配合一锥形体20周缘所设数道凸条22及中央贯穿螺孔23于组装时,调节螺栓4可穿过接头10′内管12底端面14的圆孔141,而与锥形体20的中央螺孔23螺合,将自行车架管体5插置于接头10′的外、内管101、12间的接合槽13中;另依本体1上、下两端所设接头10′的斜叉方向,于接头10′的轴线中心延伸到本体1的管面对应处,各设留一对应的穿孔11,主要供扳手6插入锁装调整螺栓,藉由转动调节螺栓4时,锥形体20将产生位移,而使周缘凸条22压迫接头10′的内管12的迫紧片121扩张,夹固插入接合槽13的管体5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钦河,未经谢钦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6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