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别卡式万向照明器无效
申请号: | 91205624.X | 申请日: | 199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73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启芳 |
主分类号: | F21V21/08 | 分类号: | F21V2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任富起 |
地址: | 30007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式 万向 明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器,尤其是一种光源可以转动的照明器。
一般的照明器(如手电筒)。在使用时需要用手握持筒体,若要改变其照明方向需依赖人的手臂转动筒体来实现,因此在筒体不动的情况下,光束只能实现直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筒体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球形铰链带动灯头转动,来随意改变光束的照明方向。筒体可别卡在衣服的口袋、扣眼和前襟等处,不影响双手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电池筒体(盒体),通过球形铰链与灯头连成一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单铰链筒式照明器沿筒体轴线和灯头轴线纵剖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位置剖视图;
图3是B方向的向视图。
图1中的上盖16及下盖23通过螺纹与筒体21连接一体,灯头与上盖16通过球形铰链连接一体,球形铰链是由铰链球2,压盖13及上盖16组成,铰链球2有一中心透孔,铰链球2的球端插入上盖16内,并用与球体相吻合的孔形压盖13压住球体,压盖13用螺钉12固定在上盖16上,形成以球体为中心的转轴,铰链球2的圆柱端与灯头的灯壳3铆接或焊成一体,导线14穿过铰链球2的中心孔与上盖16内的簧片19焊成一体,簧片19紧卡在上盖16内的电极座15的上槽内,正极片20插于电极座15下槽内并与电池正极接触,当推动上盖16外侧的电键推块18时,带动其上的绝缘拨片17,从而控制簧片19与正极片20开关,以实现电路的通断。下盖23内装压簧22与一般电筒相同,电筒外壳带负电。
灯头由灯壳3,镜罩4,镜片5,灯泡6、灯座套7,铜箍8,铜簧片9,绝缘圆板10及空心铆钉11组成。灯泡6的正极触压在用空心铆钉铆接在绝缘板11上的簧片9上。导线14的另一端焊接在铆钉11上。以上元件除灯壳3,电极座15及球形铰链外其它各件均可采用现成件。别卡1的卡箍带有弹性开口,紧卡在筒体上端的凹槽内,别卡可在筒体上转动。
图4是采用U型架的球形铰链连接灯头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4中所示的球形铰链是由球体2及具有与球面相同曲率的凹面U型架24组成。U型架24焊在上盖16上。球体2被包容在U型架24的凹面内,用螺钉25夹紧U型架24的两侧臂,形成以球体2为中心的转轴,带动灯头转动。
图6是双球形铰链盒式照明器的结构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去掉盒盖)。
图6中的双球形铰链是由球体2、球体27及两侧夹板26组成。两个球体被夹持在两侧夹板26的圆孔内,通过螺钉25紧固及调整侧板26与球体2、27夹持的松紧程度,并形成以球体2、27为中心转轴的双球形铰链带动灯头转动,实现不同方位的照射。
双球形铰链的一端与灯壳3焊接,另一端焊接在盒体34的上方中央处。盒体为扁方形,通过盒体的按键33控制盒盖35的开关,盒体内装有绝缘接线板31,在接线板31上装有正极簧片38。负极簧片28、串联联簧片36均与接线板铆接形成电池架。从灯泡6的正极引线37穿过铰链球2、27的中心孔进入盒体34焊接在正极片38上。当推动盒盖中部上的电键推块30带动其上金属拨片29时,可以控制其与负极片28的开关,以实现整体电路的通断,别卡32铆接在盒体上部。
本实用新型在筒体不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动球形铰链带动灯头转动,来随意改变光束照射方向。筒体可别止在衣服的口袋内,不影响双手工作。适于医护人员单人夜间护理、打针、输液等使用,也适于电工维修以及家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启芳,未经张启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