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灯丝故障告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05627.4 | 申请日: | 199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3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岩;陈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岩;陈惠民 |
主分类号: | B60Q11/00 | 分类号: | B60Q11/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10003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灯丝 故障 告警 装置 | ||
一种机动车灯丝故障告警装置,涉及机动车车辆安全运行监视的技术领域。
目前,以汽车为代表的机动车辆,都安装有左右转向灯、左右刹车灯、左右尾灯等众多指示灯,但都缺少灯丝故障监视装置。通常,虽在驾驶室装有能显示上述指示灯控制开关所处通断状态的辅助信号灯,但由于其与主指示灯处于并联方式,并不能对主指示灯故障进行监视,一旦当主指示灯出现故障,驾驶室内的辅助信号灯不能报警,司机亦无从得知其故障状态。这不仅给司机带来麻烦,更给行车带来不安全因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机动车灯丝故障告警装置。本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机动车车辆,在不影响灯光亮度的情况下,可对各灯丝回路故障进行集中监视。应用该报警装置后,当某一灯丝回路在使用中出现断路故障时,均可及时发出告警信号,它有利于保证机动车指示灯设备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是安全行车的必要保障,也使司机避免了由于灯丝故障而遭受处罚,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如下:
图1装置构成原理图。
图2装置电路原理图。
图3安装示意图。
图中:Ⅰ-传感器单元;Ⅱ-指示信号选择单元;Ⅲ-逻辑比较器单元;Ⅳ-振荡器单元;Ⅴ-驱动显示器单元;S1-1-右前转向灯接线柱;S2-1-右前转向灯接线柱;S1-2-右后转向灯接线柱;S2-2-右后转向灯接线柱;S1-3-左前转向灯接线柱;S2-3-左前转向灯接线柱;S1-4-左后转向灯接线柱;S2-4-左后转向灯接线柱;S1-5-右刹车灯接线柱;S2-5-右刹车灯接线柱;S1-6-左刹车灯接线柱;S2-6-左刹车灯接线柱;S1-7-右尾灯接线柱;S2-7-右尾灯接线柱;S1-8-左尾灯接线柱;S2-8-左尾灯接线柱;S3-1-电源正极;S3-2-电源负极;1~13-集成线路的管脚;14-塔铁(负极地);15-G7干簧管;16-G8干簧管;17-D7二极管;18-D11二极管;19-R12电阻;20-R19电阻;21-IC3集成线路;22-IC2集成线路;23-IC1集成线路;24-BG1三极管;25-y喇叭;26-K下转向灯开关;27-KS刹车灯开关;28-KW尾灯开关;29-指示灯。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由五个单元构成,Ⅰ单元为传感器,其作用为检测灯丝回路的通断状态。Ⅱ单元为指示信号选择,其作用是给出信号灯的使用状态的基准信号电平。Ⅰ和Ⅱ单元的两路输出信号同时送入Ⅲ单元一逻辑比较器。逻辑比较器的输出信号状态则反映出灯丝回路的通断情况。Ⅳ单元为振荡器,它是产生报警或正常用的脉冲调制信号。Ⅲ单元和Ⅳ单元的输出信号同时加入到Ⅴ单元一驱动显示器。当Ⅲ单元输出为故障信号时,则Ⅳ单元输出的告警信号,进入Ⅴ单元进行放大由喇叭y(25)作声响告警。当转向灯(左右前后)发生故障时,喇叭y(25)发出820Hz/S每秒15次颤抖音响。而当尾灯、刹车灯及其它灯发生故障,喇叭y(25)发出820Hz/S颤音长鸣。当Ⅲ单元输出为正常工作信号时,Ⅴ单元或拒输入Ⅳ单元输出信号,显示器无声响(非转向灯时),或输入Ⅳ单元的代表正常工作的讯响(转向灯时)。就是说,正常状态时转向灯亮,按闪光器节拍发出讯响,正常状态时,其它灯亮,喇叭y(25)无声。
图2为典型电路原理图,它是可供监视左右(前后)转向灯、刹车(左右)灯、尾(左右)灯等八个指示灯的基本型。图中用虚线区分为Ⅰ、Ⅱ、Ⅲ、Ⅳ及Ⅴ的五部分,大致相当于图1中的五个对应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是适用于大电流检测的微型传感器Ⅰ,它是将导线直接绕置在干簧管上而构成。绕制匝数决定于被检测电流值的大小。汽车一般取0.5~0.7A。将导线串入被检测灯丝回路,灯丝回路中有无电流通过,对应于干簧管触点处于导通或断开两状态。由于导线较粗,其电阻值所引起的电压降甚小,不致影响指示灯亮度。
下面以尾灯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岩;陈惠民,未经高岩;陈惠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