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通信信号通过分相绝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1207480.9 | 申请日: | 199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8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焰路,李子安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通信 信号 通过 绝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化铁道感应通信信号通过接触网分相绝缘的传输装置。
感应通信方式用于铁路机车与地面的通信,目前国外仅日本采用专门架设感应线作为通信信号的传输媒介,用于私铁及地下铁道车辆。采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为通信信号的传输载体,尚未见国外报道。感应通信信号通过接触网分相绝缘的问题,国外无先例借鉴。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利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为感应通信信号的传输媒介,借用电力系统的电力载波信号传输装置解决400KHz感应通信信号通过接触网分相绝缘的问题,实现了电气化铁道感应通信。但这种感应通信信号通过接触网分相绝缘装置结构较复杂,非接触网标准件多,电容、变量器体积大,重量重,在山区电气化铁道区段工程量大,安装不方便,成本较高。另外,该装置是由高压电容与变量器的一侧绕组相串联,谐振于感应通信信号频率,与其他部分电路构成信号的传输通道,因此传输通道的频带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适用于接触网结构的感应通信信号通过分相绝缘装置,使电气化铁道400KHZ感应通信信号通过接触网分相绝缘区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于,依据滤波器原理,采用高通滤波器结构,利用牵引供电的现有设备,仅增设滤波器串联臂阻抗电容。利用牵引变电所内的牵引变压器绕阻作为并联臂阻抗。串联臂阻抗电容采用高压同轴电缆,由电缆的铜网、芯线及主绝缘构成。通过测量本装置两端的400KHz信号电平值,用截取高压同轴电缆铜网的长短,调节电容值的大小。使本装置对400KHz信号衰减最小,与波阻抗接近匹配,以此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通信信号通过分相绝缘装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触网供电臂始端感应通信信号通道电路原理图。
在附图1中,1为高压隔离开关,2为吊索杆塔,3为高压熔断器,4为吊索至高压熔断器间连线,5为吊索与地线间绝缘子,6为吊索,7为电缆绝缘吊带,8为A相吊索与B相吊索间绝缘子,9为吊索与电缆铜网间连线,10为电缆主绝缘,11为电缆铜芯线,12为电缆封头,13为电缆封头与地线间绝缘子,14为吊索杆塔斜拉线,15为高压隔离开关操作杆,16为高压同轴电缆铜网。
在附图2中,R∝为接触网分相绝缘,Rdx为接触网电阻,Ldx为接触网电感,Gdx为接触网电导,Cdx为接触网电容,LA为牵引变压器A相绕阻,LB为牵引变压器B相绕阻,CL为高压同轴电缆芯线与铜网构成的电容。
感应通信信号通过分相绝缘装置,单独设在接触网分相绝缘处的线路外侧。在吊索6的正下方设置滤波器串联臂阻抗电容CL,电容CL采用高压同轴电缆,由电缆的铜网16与电缆芯线11构成相串联的两电容极,电缆芯线11为串联两电容的公共极,电缆主绝缘10为电容绝缘介质。连线9、4分别与高压熔断器3连接,高压熔断器3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台高压隔离开关1,与接触网A、B两相供电臂连接,构成滤波器串联臂阻抗支路。高压隔离开关1通过高压隔离开关操作杆15断开/闭合,断开位串联臂阻抗支路两端接地。
根据附图,本装置安装步骤如下:在接触网分相绝缘处线路外侧的吊索杆塔2上,安装高压隔离开关1和高压熔断器3及高压隔离开关操作杆15及接地线。在两根吊索杆塔2之间架设电缆吊索6,事先将吊索6两端接地,拉吊索斜拉线14,固牢锚板。高压同轴电缆经过绝缘防护处理后与吊索6平行,用绝缘吊带7悬挂在吊索6下方预定的高度上。高压同轴电缆两端封头12通过绝缘子13与吊索杆塔2拉紧。绝缘子13下锚在吊索杆塔2上。安装完毕后,确认电路系统接地良好,电路连接正确。此后闭合高压隔离开关1,用场强计测量电缆两端的400KHz信号场强电平值,调节电容CL值,确保本实用新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较,传输信号频带宽,衰耗小,通话清晰,效果良好。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电容值大小的调节方便。牵引供电和滤波器的安装维护,在任何情况下互不干扰,从而确保牵引供电的安全运行。工作状态有过流保护;维护状态系统接地,保证了牵引供电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7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