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位置双作用油压千斤无效
申请号: | 91207965.7 | 申请日: | 199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9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2-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友芳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4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 作用 油压 千斤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体式简易手动油压升降器械。
通常的一体式油压千斤顶是人们熟悉的简易起重工具。但是,现有一体式油压千斤顶系列产品均为立式单作用,即利用液压原理,以手揿动柱塞油泵,将油压入柱塞油缸底部来实现柱塞起升,靠扭转阀堵使系统失压,在重物作用下或施以外力来实现柱塞下降回位。使用时,一体式油压千斤顶只能立置,不能卧置或倒置。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扩大一体式油压千斤顶的使用功能和应用领域而提出,提供了一种可全位置(立置、卧置、倒置)操作的一体式简易手动油压升降器械。
全位置双作用油压千斤的液压原理图见说明书附图图1;其结构示意图见说明书附图图2。本实用新型把手揿式柱塞油泵(1),手动两位四通阀(2)、油缸(3)、外套式补油器(油箱)(4)、刚性连接油管(9)集于一体。手揿式柱塞油泵(1)可根据器械使用位置方便的要求置于油缸底座(5)的侧面或上面。油缸(3)为活塞式双作用油缸,油缸上下腔均为工作腔。手动两位四通阀(2)装在油缸底座(5)内,起换向作用。刚性连接油管(9)从油缸(3)上腔通出,与油缸底座(5)相连接,并经油缸底座(5)内的通道与外套式补油器(油箱)(4)相通。外套式补油器(油箱)(4)内有吸油管(10)。吸油管(10)安在油缸底座(5)上,其吸油口设计在该器械卧置操作时,外套式补油器(油箱)(4)的下侧中部,因而当器械卧置及倒置使用时,吸油口仍不致于因露出油面而无法吸油。油缸底座(5)和活塞杆(8)端部以及油缸端盖上均设计成能以多种连接方式(螺接、铰接)来连接不同附件,以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操作时,置两位四通阀的阀芯于说明书附图图2中所示位置,用手上下揿动柱塞油泵,液压油从补油器内的吸油管管口经单向元件(6)吸入柱塞油泵下腔,经单向元件(7)和两位四通阀的A-A剖面所示通道压入油缸下腔;该缸上腔的油则经刚性连接油管和两位四通阀B-B剖面所示通道回流至补油器,活塞杆实现上升。将两位四通阀的阀芯旋转90°,此时阀芯图示两个剖面位置上的通孔被堵死。上下揿动柱塞油泵时,液压油则流经阀芯圆柱表面上开设的呈交叉对称布置的沟槽,使液压油流向发生改变,活塞杆在油压作用下实现下降。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一体式油压千斤顶结构和原理基础上,仍采用手揿式柱塞油泵为液压动力源,仍采用外套式补油器为油箱结构,设计中变柱塞油缸为活塞式油缸,在油缸底座上增设了一个手动两位四通阀,在油缸上腔通出刚性连接油管,改变了补油器内吸油管管口位置,在油缸底座和活塞杆端部以及油缸端盖上采用了可变的连接方式等,从而在结构设计上实现了集“泵、缸、阀、管、箱”于一体,功能上实现了升、顶、降、拉均靠系统油压,并可全位置(立置、卧置、倒置)操作,既可作为简易起重、拆装工具独立使用,也可作为简便的升降机构应用于各种机械设计。这就大大拓宽了普通立式单作用油压千斤顶的使用功能和应用领域,并可以据此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新产品系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友芳,未经冯友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7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庭锅灶安全净气包热器
- 下一篇:牵引电网电子控制设备的电源装置